让传统纺织业披上科技外衣绽放光彩 | |||
|
|||
张建祥 2017年淄博市英才计划人才,教授级高工,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致力于研究纺织新材料、纺织加工技术、绿色后整理技术的研究,在纺织前沿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申请获得授权专利10项,其中作为独立完成人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和日本授权专利各1项,国内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专业期刊中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他带领团队率先在鲁泰公司创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档色织面料关键生产技术及装备,引进了国内首条液氨免烫整理生产线,创造性地把液氨加工技术应用到免烫整理中,开发了液氨+潮交联免烫整理技术,实现了纯棉面料免烫DP等级3.5以上的国际领先水平;带领团队建立国内“首台套数字化染色生产线”,实现了我国纺织印染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制 造的重大突破,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树荫下,老奶奶摇着纺车织布……说起纺织,这些诗句和场景首先在脑海浮现,引起我们对历史、对那份远离喧嚣的记忆与向往。 作为衣食住行中,人们不可或缺的部分,纺织在我国历史久远,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纺织业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如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设备的陈旧和技术的落后等等。如何让这一传统产业披上科技的外衣,重新绽放它的光彩?这成为当今纺织业的热门话题,激励着研究者们孜孜以求。 张建祥就是这样一位纺织业内的资深研究者。他依托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平台,带领团队开展了“高品质面料用纱的性能调控与环保上浆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的研发,以确保公司在国际高品质面料领域的竞争力,促进中国纺织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 据介绍,高品质服装面料需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柔软手感和光洁表面,以保证其具有优异的服用性能,它的加工生产技术是我国纺织工业近几年来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领域。然而,服装面料性能受到纺织生产过程影响。 据了解,全国现有织机120 万台以上,织物总产量约为880 亿米。大多数织物需进行经纱上浆,以适应高速织造。为此,每年消耗的浆料近两百万吨,同时还需消耗大量的蒸汽,除此之外PVA浆料退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印染污水,COD值非常高,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而且退浆不彻底会导致织物发硬,影响手感和穿着舒适,给后整理工序带来严峻考验。因此,浆纱环保技术创新已成为纺织人的任务和使命,张建祥的“高品质面料用纱的性能调控与环保上浆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恰逢其时,势在必行。 科技兴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创新性的研发是纺织业的出路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该项目研究的创新性,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拟研究短纤维的成纱机理,发现了纤维在纱线中的转移效率以及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对所构成纱线的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发明了短纤纱的成纱性能调控技术,实现了全聚纺系统收缩加捻三角,纺制的纱线具有低捻、高强、长毛羽减少等特点;拟研究提高浆液在纱线内部的渗透性以及界面黏附力,将提出无污染的物理处理方法—电晕辐照改善纤维及其纱线表面物化性能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实现纱线表面亲水性能的极大改善,并通过电极效能的调整,实现纱线表面长毛羽(3毫米以上)的去除,为纱线的表面上浆和低上浆提供保障;创新研究能取代聚乙烯醇并适合泡沫上浆要求的高性能淀粉基浆料;研制改性淀粉浆料的发泡装备,在不影响织机织造效率的前提下,成功实现经纱泡沫上浆技术的实际生产应用,具有节能、节水的优势,实现经纱少上浆、坯布易退浆和面料的高品质。 项目研究完成后预计在保证浆纱质量以及织造效率的前提下,可节约浆料、标准煤、用水量、退浆助剂均减少20%以上,退浆废水处理费用减少约10%左右。 平台支撑是项目研发的必备条件之一。鲁泰纺织提供的大平台便是张建祥项目研发的动力之源。这家全球最大的高档色织面料生产商和顶级品牌衬衫制造商,拥有从棉花育种、种植到纺纱、漂染、织布、整理、制衣生产,直至服装品牌的完整产业链,在中国、美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设立了12家控股子公司、40个生产工厂,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集成综合创新型企业。同时,公司具有独立研发机构——纺织服装工程研究院,以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平台为基础下设纤维纺织、染整、服装、低碳等四个技术研究室,致力于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与低碳节能技术工艺前瞻性、关键性和应用性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是推动企业未来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高地和动力源头。 天时、地利、人和,张建祥拥有着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强大的团队、广阔的平台。这些都为项目的研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激励着他更加自信地在纺织业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