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科技动态
淄博市“长沙科技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8-11-05 11:11:57 浏览次数: 字体:[ ]


10月30日至11月1日,淄博市“长沙科技周”活动在长沙市成功举办。市科技局组织市教育局、情报所、区县科技局负责同志及全市50余家企业参加了相关活动。活动期间,先后到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进行了考察学习和对接洽谈,拜访并受到了中南大学古德生院士、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魏党生副院长等专家学者的热情接待、真诚欢迎和坦诚交谈,参与的企业与专家学者进行了良好的沟通,达成了许多有效协议。通过几天的参观考察、座谈交流,深化了淄博市与长沙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构筑了科技成果转化、招商引智、科技创新的重要科技合作平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抓好前期筹备工作,为活动举办奠定基础

此次长沙科技周活动,市科技局前期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和详细沟通。在高校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前期积极与长沙各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收集整理科研技术成果共计500余项,整理成文档提前下发区县,让区县企业提前进行对接沟通,为科技周活动的成功召开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通过前期沟通,市科技局将中南大学胡建华教授关于地下绿色充填与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联系人及时与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通过良好沟通,最终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企业技术需求方面,市科技局提前整理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共收集整理各区县企业技术需求及难题共计300余项,并统一整理发到长沙各高校院所,让教授专家及时了解我市企业状况和需求。同时各区县围绕科技周活动开展,提前将技术和难题需求装订成册,便于专家阅悉。项目手册也为项目对接成功举办起到了辅助作用。

二、强化活动组织实施,因时制宜促交流

本次活动计划周密,活动紧凑,遵循活动组织的424(前期筹备40%,中期活动20%,后期跟进40%)原则,努力利用长沙地区丰富的科技资源,为企业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市科技局与有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在工作方法上寻突破、求创新,全力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对接。活动期间,市科技局组织参会人员分别到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进行了参观和对接洽谈。参观了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锂电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长沙理工大学大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于分布式光储的能源互联网运行与规划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并分别组织企业进行了专场项目对接洽谈会,各校院所共20余位领导及专家教授参加座谈、发布了科技成果,我市30余家企业提出了技术难题与需求并与专家教授进行了详细对接洽谈,达成了众多合作意向。

11月1日上午,在维也纳国际酒店举行的淄博市“长沙科技周”项目对接洽谈会上,邀请了长沙高校院所10余位专家教授参加,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魏党生参加会议并致辞,我局臧金强副局长向参会专家介绍了淄博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及创新环境,结合“淄博人才新政23条”,向长沙高校院所的人才发出了到淄博创新创业的诚挚邀请。会上,通过举办集中对接项目洽谈会,播放创新淄博科技宣传片,介绍我市的基本情况及人才新政,我市部分企业分别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和技术需求等,让长沙各相关高校院所对我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在中南地区的影响力,赢得了与会领导、嘉宾的一致好评,为下一步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力促项目洽谈合作,活动效果明显

通过举办淄博长沙科技周活动,一方面有效拓宽了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的视野。参观了高校的科研平台后,企业纷纷表示,长沙高校的科研实力很强,很多科研成果如果转化到企业,将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为校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参会企业通过参观长沙各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距离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找寻企业需求的技术和突破点,进一步畅通了我市企业与长沙高校院所沟通、联系、合作的渠道,搭建起了校企合作的快车道。活动期间,现场签订项目合作意向5项,达成合作意向10余项,包括山东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胡建华教授签订“地下绿色充填与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项目合作协议,青科大鲁中安全环保工程与材料研究院与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魏党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涉及先进材料、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对于推动淄博市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长沙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加强与长沙高校院所的对接洽谈,进一步邀请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长沙理工大学等来我市考察商讨,并针对各个签约项目,做好服务,推动各个项目尽快落地,积极为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