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
|
|||
局副县以上干部、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确定2020年开展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集中在十二个方面取得突破。根据这一精神,结合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市科技局统筹局属人员组建“十个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补足短板、攻克难点,再创佳绩。现将成立工作专班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专班牵头局领导切实担负牵头抓总责任,有关人员密切配合,履行好各自职责,保证完成十个方面工作任务。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2月26日
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的实施方案
2020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聚焦十二个领域集中攻坚。根据这一精神,结合科技工作实际,淄博市科学技术局统筹组建“十个工作专班”,瞄准重点工作、关键链条 、瓶颈节点,自我加压,自树标杆,自求突破,举全局之力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两会”确定的任务目标,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精神,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以“六大赋能行动”中的“科教创新赋能”和“八个聚焦聚力”、“树标对标夺标”为着力点,组建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倡树“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工作理念、“大抓落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工作追求,彻底根治“慵懒散慢拖瞒”等顽症痼疾,全力构建科技创新创业新生态,为推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提供科技支撑。 二、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 (一)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博览会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于秀栋 协助局领导:张明光、林志强 牵头人员:杨祖轩 配合人员: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全体人员 1.年度目标: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第一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博览会,放大论坛“品牌效应”,使之成为国家级论坛。①邀请国家级共同主办单位3家左右(中国工程院、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②邀请来淄参会院士(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海外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35人左右,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0人左右,各类专家学者300人左右,高校、科研院所不少于100家。③征集高校、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不少于10000项,征集全市技术难题及人才需求不少于200项。④科技合作项目签约数不少于50项,原则上每个区县不少于5项。⑤分区县(功能区)设9个展厅(周村区、经开区、文昌湖区共用一个展厅),通过实物、影像、图片、文字等方式重点展示我市新材料产业成果。⑥召开市级新闻发布会不少于2场,组织市级“招商引资”活动2次,各区县至少开展1次“双招双引”活动。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场地问题。初定在齐盛国际宾馆会议中心举办论坛暨博览会。在齐盛国际宾馆会议中心举办可以使新材料论坛与博览会紧密融合,充分利用论坛人才资源和媒体资源,方便与会专家、学者与我市参展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达成更多合作成果;困难是需提前50天左右的时间租用、装修、布设会议中心走廊和部分会议室,有可能与市里的相关重大活动相冲突,不好避让。②项目问题。一是存在合作意向多,签约项目少的问题;二是存在签约项目服务跟踪不到位、不落地、落地难或落地时间长等问题。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推进计划:①2-3月份,完成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确定工作方案。②4月份,完成规划设计工作。③5月份,完成招投标工作。④6-7月份,完成高校院所和人才的邀约工作,完成论坛各类活动的沟通协调。⑤8月份,完成布展和会务准备。⑥9月份,召开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论坛暨博览会。⑦10-12月份,跟踪服务好签约项目和相关后续工作。 工作措施:①成立论坛暨博览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按季度(月)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②指导各区县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专项负责论坛暨博览会的相关筹备工作,确保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③合作项目策划坚持实事求是,注重与省、市重点工作融合;区县及企业之间若有类似项目可共同合作、协调推进,做大做强我市新材料产业链条。 4.完成时限:2020年9月15日前完成阶段性任务。 (二)科教创新攻坚行动工作专班(下设三个专项攻坚组) 牵头局领导:于秀栋 协助局领导:臧金强、赵晓煜、吴建虹 Ⅰ.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专项攻坚组 组 长:臧金强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吴建虹 牵头人员:柴福强 配合人员:陈伟、徐以强 1.年度目标: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家。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企业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力度、对外服务能力不足。②高层次创新平台总量少,缺乏支撑产业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建设综合性科研平台。②构建协同型合作平台。③提质升级企业创新平台。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完成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注册,积极谋划山东省新材料实验室建设方案;获批建设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各类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思路。②二季度:成立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积极与省科技厅对接省实验室建设相关要求,起草建设方案;明确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目标任务,探索开展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加强调研筛选,为争创省级创新平台做好储备。③三季度: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逐步完善内部管理,优化山东省新材料实验室建设方案;积极开展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申报工作;做好各类省级创新平台申报工作。④四季度: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力争省科技厅支持我市建设山东省新材料实验室;力争培育1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跟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立项建设情况,新增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新增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11家。 工作措施:①加快推进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尽快实现自主运营功能。加强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积极筹备山东省新材料实验室建设,力争省科技厅在我市布局建设。②积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开展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工作,为省级共同体建设培育后备力量。③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实验室、双创载体等创新平台。加强平台的调研摸底和储备,跟踪做好申报争取工作。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持续推进。 Ⅱ.校城深度融合发展专项攻坚组 组 长:赵晓煜 协助局领导:臧金强、吴建虹 牵头人员:徐以强 配合人员:柴福强、陈伟 1.年度目标:①拓展校城融合支持范畴至市内外高校院所,推动实施重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不少于70项。②加快建设“环理工大学创新带”、齐创大厦、大学科技园以及职业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重点平台。 2.难点堵点及瓶颈:优质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建设中后期的资金支持不足,高校实验场地和中试基地不足。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组织实施2020年度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重点拓展与市外高校合作。②加快齐创大厦规划建设及机构运行。③布局大学科技园区县分园。④着力推进驻淄高校参与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⑤推动山东理工大学智慧农业创新平台、鲁中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创新研发平台以及职业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做好2020年校城融合发展项目评选和“环理工大学创新带”、齐创大厦、创新创业共同体等重点平台建设的谋划工作。②二季度:对市外高校院所校城融合项目进行评审;启动驻淄高校校城融合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对接齐创大厦建设工作。③三季度:下达2020年市外高校院所和驻淄高校校城融合发展计划;做好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级创新平台的申报工作。④四季度:调度2020年校城融合发展工作进展,总结全年校城融合发展计划实施情况。 工作措施:①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破题”的产学研精准对接平台,加快一批先进适用项目落地转化。聚焦产业赋能行动,实施年度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支持市内外高校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攻关,引导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淄博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推动实施重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不少于70项。②支持山东理工大学智慧农业创新平台、鲁中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创新研发平台等创新平台项目,加快推进齐创大厦等项目建设。③围绕“753”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四强”产业,建立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学会参与的高校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参与建设各类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研发平台。④围绕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创业创新需求,鼓励高校院所在“两城一谷”、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区等设点入驻。鼓励区县结合区域定位和产业特色,联系高校院所参与共建新型孵化器,推动创新资源向创新创业者开放。支持高校院所参与建设优质高效众创空间,鼓励开展创客辅导、融资、产品推广等全过程服务,打通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服务链条,推进成果转化。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持续推进。 Ⅲ.高水平创业创新孵化体系专项攻坚组 组 长:吴建虹 协助局领导:臧金强、赵晓煜 牵头人员:陈伟 配合人员:刘月泉、柴福强 1.年度目标:全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达到41家以上,在孵企业超过1200家。 2.难点堵点及瓶颈:创新孵化生态不完善,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的孵化模式不清晰,没有形成与创业者之间的“共生”利益关系。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实施孵化器扩容增量工程。②实施孵化育成增效计划。③实施孵化体系提升行动。 推进计划:①1月份完成众创空间火炬统计。②2月份完成科技企业孵化器火炬统计。③3月份兑现落实2019年度示范性众创空间奖励。④4月份开展孵化器培育高企专题培训。⑤5月份部署开展孵化器培育单位遴选。⑥6月份对2019年度整改孵化器进行核查。⑦7月份部署开展孵化器改扩建补助申报。⑧8月份部署开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奖励申报。⑨9月份组织有关孵化器参与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⑩10月份部署开展2020年示范性众创空间申报。⑪11月份组织开展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众创空间备案推荐。⑫12月份落实好“创新券”补助政策。 工作措施:①扩张规模数量。积极发展新型孵化形态,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和机构投资建设孵化器,加快孵化器扩容建设。②发挥好示范性众创空间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各类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③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创新券”补助工作,完善组织服务体系,强化创业投资对接服务,加强示范引导和评价监督。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持续推进。 (三)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推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臧金强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吴建虹、张明光、林志强、李伟、胡冰、吴晓娟 牵头人员:柴福强 配合人员:杨祖轩、徐以强、陈伟、李大房、关若飞、 连洪远、傅作权、刘玉栋 1.年度目标: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5%。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往年大幅减少,预计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相应会出现下降。②研发投入统计方法由项目归集法到财务归集法变化产生的影响依然突出,企业创新意识需进一步增强。③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普遍较晚,造成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不能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指导交流。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加强研发经费统计培训。②开展研发经费统计指导服务。③用足用好科技创新政策及资金。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针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分区县、分类别召开研发经费统计培训;分片区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统计填报进行调研指导;根据市级科技资金预算批复情况,制定资金支出计划。②二季度:根据国家、省统计工作要求,加强与市统计局沟通衔接,及时做好异常数据、错误逻辑等方面的调整修改、解释说明;及时兑现研发投入后补助等奖补资金,做好市级科技项目申报。③三季度:联合市统计局等部门加大对上沟通衔接、汇报争取;完成市级科技项目立项实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④四季度:加强研发经费统计数据分析研判,总结经验和问题,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省级科技资金扶持。 工作措施:①积极开展研发经费统计培训,指导各区县摸清本区域规上企业、研发活动企业底数,帮助企业解释好研发经费归集方法、范围等,确保科学统计、全面统计。②层层压实责任,根据分组挂包情况,各小组指导督促好挂包区县工作进度,确保任务完成。③突出研发经费投入正向激励导向,将研发经费投入情况作为享受创新政策扶持的必要条件,及时兑现落实各项政策及资金,激发企业家创新意识,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持续推进。 (四)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引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赵晓煜 协助局领导:臧金强、林志强、李伟 牵头人员:徐以强 配合人员:杨全亮、刘月泉、柴福强、连洪远、关若飞 1.年度目标:①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更多科研创新平台。②在北京等重点城市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中科院专题对接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提升招才引智的精准度。③筹备第十九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活动,邀请35名左右院士、50名以上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参加。④新建院士工作站11家左右,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计划专家工作站3家以上。⑤开展高层次外国专家淄博行系列活动,打造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平台。举办海外院士专家淄博行活动,组织科技创新企业家赴德国进行先进制造业培训。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高端人才引进难,引才活动精准度不高。②各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优的问题并存,引才用才的机制和环境存在短板。③承接高端人才的载体和平台匮乏,“四不像”研究机构没有破题。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新材料技术产业研究院、淄博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绿色化工研究院、淄博能源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②新材料论坛暨博览会、“科技活动周”、中科院专题对接洽谈会等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活动。③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等高端人才平台。④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研发平台。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做好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科技交流合作活动的谋划工作,举办海内外多种形式的招才引智系列活动,组织科技创新企业家赴德国进行先进制造业培训。②二季度:加快推进建设各项专业科技创新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招才引智系列活动。③三季度:做好创新平台申报和各类产学研活动举办工作。④四季度:推动拟建设研究院落地并做好项目的成果转化,对各项平台和项目转化落地进行跟踪服务。 工作措施:①全面落实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能源所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新材料技术产业研究院、淄博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绿色化工研究院、淄博能源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②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渠道,放大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品牌效应,使之逐步成为国家级论坛。进一步加强与各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推动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交流。③对接青岛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有关高校,组织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④发挥驻淄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的优势,引进一批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参与建设各类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研发平台。⑤加大科技成果引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淄博试验、转化、应用和推广。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持续推进。 (五)助推“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吴建虹 协助局领导:臧金强、赵晓煜、 林志强、李伟、胡冰 牵头人员:陈伟 配合人员:杨全亮、刘月泉、柴福强、 徐以强、李大房、关若飞 1.年度目标:①配合“四强”产业“攀登计划”牵头部门抓好工作计划的落实,及时完成部门职责任务。②力争培育引进3个以上国际一流人才团队或领军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600家。③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达到41家以上,在孵企业超过1200家。④新增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家,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金额达到110亿元。⑤完善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争创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重点推进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2.难点堵点及瓶颈:承接高端人才的载体和平台匮乏,缺乏支撑产业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创新孵化生态不完善,市场化引才程度不高。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建设淄博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市场化引才用才。②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③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工程。④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计划。⑤打造“1+10+N”创新创业共同体网络化体系。⑥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布局。 推进计划:①1月份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火炬快报。②2月份形成《2020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③3月底前,部署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布局、省级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思路,完成淄博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办公场所选址和人才团队组建。④4月份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召开政策培训会,建设技需网淄博频道并上线发布企业技术需求。⑤5月份集中开展领导干部挂包督导活动,解决企业创新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对重点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做好先期培训。⑥6月份成立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探索开展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项目落地并开展相关活动,组织人才联谊活动和海创英才淄博行活动。⑦7月份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备案申报、科技企业孵化器改扩建补助申报工作。⑧8月份组织开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评选认定,围绕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项目落地举行相关活动,引进科研人才团队。⑨9月份根据上级各部门要求,及时做好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级创新平台申报,组织企业参加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举办高端人才淄博行活动,对各区县技术交易登记情况进行统计。⑩10月份按照省厅部署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荐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⑪11月份推动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落地并做好项目的成果转化。⑫12月底前组织开展海外英才淄博行活动,积极跟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等情况,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工作措施:①加快推进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尽快实现自主运营功能。②积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争创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开展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工作,为省级共同体建设培育后备力量。③全面落实与北航研究院、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能源所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新材料技术产业研究院、淄博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绿色化工研究院、淄博能源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④做好淄博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协调和保障工作,组建专业化招才引才团队,积极推进企业与人才的深度合作,确保更多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淄博。⑤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参与建设各类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研发平台。⑥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梯次孵化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淄博试验、转化、应用和推广。⑦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⑧贯彻落实好《淄博市“四强”产业攀登计划总体方案(2020-2025年)》及“四强”产业行动计划,发挥好科技创新对“四强”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⑨对照省级要求,做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先期培训、培育及备案辅导。⑩指导淄博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持续推进。 (六)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吴建虹 协助局领导:臧金强、赵晓煜、张明光、林志强、李伟、胡冰、吴晓娟 牵头人员:陈伟 配合人员:刘月泉、杨祖轩、柴福强、徐以强、李大房、 关若飞、连洪远、傅作权、刘玉栋 1.年度目标: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600家。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较去年提高4-5个百分点,且高于全省比重值。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国家及省级层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项扶持政策不够丰富,企业开展评价的主观能动性不足。②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不够。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③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 工作措施:①持续开展宣传培训活动。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③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备案。④扶优做强一批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⑤落实领导干部挂包督导长效工作机制。⑥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专项督导。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考核督查力度。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七)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林志强 协助局领导:臧金强、赵晓煜、李伟 牵头人员:杨全亮 配合人员:柴福强、徐以强、关若飞 1.年度目标: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家,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增长率10%以上,登记额在全省列前四位,省技术交易先进区县1-2家。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条件提高,我市几家重点机构需进行相应调整;全省整体备案机构数量减少,我市机构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②近几年技术交易合同登记保持较高增速,目前增长压力较大。③全省技术交易先进区县评比中,我市与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作为东部地市一起参评,竞争激烈。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县申报。②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申报。 推进计划:①2月份将全市技术交易登记任务按区县进行分解;6月份对各区县的技术交易登记情况开展半年工作调度;三季度末对各区县技术交易登记情况进行统计,针对登记情况进行重点调度;12月份配合省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加强对区县登记情况的统计,按时完成年度工作任务。②各区县摸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情况,包括机构数量、运行情况等,对照省级机构备案的要求筛选符合条件的机构重点培育,对计划申报的单位进行先期培训,重点从申报材料上做好有关工作;根据省厅通知做好备案申报工作,并及时对接省厅有关处室,了解掌握备案情况;当年申报工作结束之后,总结工作情况,为来年申报做好准备。③按时做好山东省技术交易先进区县的申报评选工作。 工作措施:①发挥政府作用,在搭建服务平台上多下功夫,组织我市企业与中航三院、中科院各科研院所进行精准对接,帮助企业与大院大所进行面对面对接交流。②发挥好省、市、区县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带动作用,以有限的科技资金撬动更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③发挥驻淄各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④积极扶持、培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类型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一批技术转移机构。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八)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李伟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林志强、胡冰 牵头人员:关若飞 配合人员:杨全亮、李大房、连洪远 1.年度目标:①新增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人选18人。②引进3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或相当层次专家来淄创新创业。③评选出3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重点扶持。④引进外国专家300人次以上,引进培养“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海外工程师计划”10人以上。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引育机制不完善。②引进人才方式单一,市场化引才程度不高。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②推行以赛代评模式,组织举办第一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淄博市创业大赛。③建设淄博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市场化引才用才。④实施“331引智工程”和“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等引进外国人才工程。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建立100人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库,梳理、遴选优秀人才,跟踪辅导培育,为国家、省高层次人才做好储备;启动首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创业大赛,做好前期宣传发动;做好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规划,配齐人员、场地,启动运行。开展 2020年度外国专家需求调研,制定“高端外国专家淄博行”活动实施方案。②二季度:按照国家、省人才工程推进进度,做好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遴选申报;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组织开展创业大赛评选工作,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淄创新创业;建设技需网淄博频道,发布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征集申报“外专双百”专家计划。③三季度:做好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辅导答辩,协调配合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实地考察;依托海创中心,精准调研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组织2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来淄参加高端人才淄博行活动。组织海外院士专家淄博行活动,开展科技创新企业家赴德国先进制造业培训。④四季度:开展淄博英才评选和实地考察,累计调研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100条以上,精准梳理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组织开展海创英才淄博行活动。评选市级高端外国专家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 工作措施:①加强宣传发动。通过网站、公众号、报纸等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人才金政37条”、创业大赛等政策和活动。组织区县深入摸底调研,发动优秀创业人才积极参加创业大赛,为国家、省人才工程做好挖掘储备。②加强跟踪服务。按照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申报要求,指导完善申报材料,组织开展多轮模拟答辩,多环节提升申报人选和申报材料水平。加大人才政策的解读力度,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人才政策解读和辅导。③强化调研督导。按照局领导挂包区县分工,深入开展调研督导,市区合力做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挖掘、培育和服务。④强化平台思维。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中介机构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和招才引智活动,提高赛事的专业性和影响力。⑤实施重大引才引智工程。支持外国人才在淄创新创业,大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创新创业的外国高端专家。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九)科技扶贫攻坚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胡冰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 牵头人员:李大房 配合人员:刘月泉 1.年度目标:①完善“四级梯度联动”服务机制,实现47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科技指导人员全覆盖并提供优质服务,科技特派员队伍达到500名以上,举办科技扶贫系列活动20期以上。②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台服务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力争淄川农业科技园创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桓台县创建为国家创新型县,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农科驿站达到15家以上,结对帮扶一批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落地转化应用一批科技成果,建立一批科技扶贫、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提升地方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③加强对临淄齐城农高区、省级农业科技园等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指导。④与滨州市、石柱县科技部门建立沟通互访机制,联合举办科技培训系列活动2期以上。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组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财政经费保障,科技特派员积极性不高,对科技特派员的农业示范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大。②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不够全面,农业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较少。③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较少,缺乏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实施淄博市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②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台服务体系。③聚力推进科技扶贫协作工作。 推进计划:①组织全市30个科技扶贫服务队,采取举办农民培训班、现场指导服务、技术知识讲座等方式,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科技知识、农村电商、管理经营等科技培训活动,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提供多方式科技指导服务等。②做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创新型县申报和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结对帮扶工作。③推动山东理工大学精准科技扶贫平台项目建设。④做好农科驿站备案建设与管理工作,定向开展产业帮扶和科技指导服务。⑤实施科技扶贫协作培训计划,适时与滨州市、石柱县科技部门分别召开座谈会1次以上、联合举办科技培训2场以上。 工作措施:①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市、区县科技主管部门、镇(街道)、村“四级梯度联动”服务机制,结合各区县实际,分解任务目标,各司其责、齐心协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市、区县科技部门共同负责科技特派员工作督导,镇(街道)、村负责做好科技指导人员和扶贫工作重点村的沟通衔接与服务工作。②发挥临淄齐城农高区、省级农业科技园等农业科技创新载体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引进吸收推广一批农业适用技术,培养一批农业致富能手。③强化督促落实。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差异化推进”的原则,开展实地调研,找准难点、痛点和堵点,列出任务目标清单,逐一督促落实到位,建立定期调度和季度通报制度。④加强与省厅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创新型县建设的申报要求,指导相关区县做好材料撰写、申报、实地考察、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结对帮扶协议签订等工作。⑤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挖掘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典型成效等,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和树立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十)党风廉政建设和担当作为作风提升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张明光 协助局领导:吴晓娟 牵头人员:李德法 配合人员: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全体人员 1.年度目标:①以整治“四风”为目标,聚焦“六治”问题,在科技系统组织开展“作风提升年”活动,在治庸、治懒、治散、治慢、治拖、治瞒上有新突破。②以“全员攻坚”为目标,采取“工作专班吹哨、科室单位报到”的措施,打破领导分工、业务分类、人员分属、科室单位分设的界限和限制,统筹整合调配使用各类资源,逐步试行科室、人员轮岗制,真正树立全局“一盘棋”的大科技工作理念。③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聚焦“有解”和“事要解决”思维,开展“基层服务对象评议”活动,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对局机关科室和局属单位的测评活动,完善工作评价机制,与年度评选树优结合,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积极担当作为。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干部思维方式存在思维惯性、路径依赖问题。②干部能力素养存在本领恐慌、能力危机问题。③干部工作标准存在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问题。④干部作风存在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问题。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①2月至3月份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及活动方案。②系统分析当前机关科室和局属单位工作力量分布情况及主要业务工作,结合年度重点攻坚任务研究制定人员、工作分配方案,实现人员、工作有效对接,优化资源整合配置。③组织开展基层服务对象测评活动,主动下沉到区县、到基层,吸收区县科技部门、相关企业参与,把评价权交给服务对象,强化测评结果运用,将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干部调整的重要参考,对典型事迹不定期在媒体予以宣传,对不作为者及时进行工作约谈。④注重结合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年度工作安排,采取请进来讲、走出去学、传承红色基因等形式,灵活开展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4.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十个工作专班”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局党组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合力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十个工作专班”的工作安排、调度、督查、考核。 2.加强目标定位。以走在全省前列为目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各工作专班中组织开展“工作对标、争先进位”活动,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找准学习目标,督促干部走出“舒适区”,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营造高标准、高品质的工作氛围。 3.加强协调配合。各工作专班牵头局领导和牵头人员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当好“定盘星”。每个专班所涉及的配合人员要积极发挥配合补位作用,勇于担责,主动认领,当好“螺丝钉”,按照工作方案合力推进各项重点项目、任务目标落地落实。 4.加强调度督查。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27日前汇总各专班的工作进度并予以通报;每季度末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分析会,交流工作心得、总结经验做法,注重解剖麻雀,找差距、查问题、列不足。同时,局党组将把“十个工作专班”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附件: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领 导 小 组 名 单
组 长:于秀栋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臧金强 二级调研员 赵晓煜 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建虹 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张明光 党组成员、副局长 林志强 三级调研员 李 伟 副县级干部 胡 冰 四级调研员 吴晓娟 四级调研员、人事科科长 成 员:杨全亮 市科技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刘月泉 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王文举 市新材料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杨祖轩 办公室主任 柴福强 规划与资源配置科科长 徐以强 科技合作科科长 陈 伟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科长 李大房 农村与社会发展科科长 关若飞 人才与成果科科长 连洪远 外国专家服务科科长 傅作权 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刘玉栋 政策法规与创新促进科副科长 李德法 人事科副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明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吴晓娟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傅作权、刘玉栋、李德法、石爽、姜克磊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