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印发《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文机关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发文字号
淄科发〔2021〕2号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562F/2021-5130032
成文日期
2021-02-26
发文日期
2021-02-26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科技
有效性
失效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印发《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实施方案》的通知
淄科发〔2021〕2号
各区县科技局,高新区科工局,经开区工科局,文昌湖区经发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市“落实突破年”动员大会精神,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决策部署,经研究,决定组建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奋力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现将《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专班牵头县级干部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职责,各责任人员要密切配合、履职尽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争先进位目标。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2月26日
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的实施方案
2021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接续聚焦十二个方向集中攻坚落实求突破。淄博市科学技术局结合工作实际,主动躬身入局、自我加压、自提标杆,锚定重点、难点、痛点、堵点,梳理筹组“十二个工作专班”,动员全系统上下同心协力,拼出科技创新落实突破的新机新局。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和“2021落实突破年动员大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之态解码破局,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之念闯拼进位,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最强担当,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点燃“科教创新赋能”落实突破的澎湃激情,为建设新时代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二、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
(一)新材料博览会暨论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于秀栋 协助局领导:张明光
牵头人员:杨祖轩
配合人员: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全体人员
1.年度目标: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①邀请国家级共同主办单位或指导单位5家左右。②邀请参展企业、平台机构200家左右;展厅面积3万㎡左右;接待参展观众6万余人次。③邀请来淄参会院士30名左右,国家级高端人才40名左右,各类专家学者200人左右,高校、科研院所90家左右。④征集高校、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7000余项,征集全市技术难题及人才需求200项左右。
2.难点堵点及瓶颈:受疫情影响,邀请市外企业特别是国外企业参展难度较大。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推进计划:①3月份,完成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确定工作方案。②4-5月份,成立组委会,完成招投标工作。③6月份,开展规划设计和参展企业邀请工作。④7月份,完成高校院所和人才的邀约工作,完成论坛各类活动的沟通协调。⑤8月份,完成布展和会务准备。⑥9月份,召开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博览会暨论坛。⑦10-12月份,跟踪服务好签约项目和相关后续工作。
工作措施:①成立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组织委员会,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召开协调推进会,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②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总负责的工作专班,工作专班以市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人员为主,下设综合协调组、招展布展组、论坛组、宣传组、文字材料组、后勤会务组六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相关活动的筹备协调和组织实施。③指导各区县成立相应工作小组,专项负责博览会暨论坛的相关筹备工作,确保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
4.完成时限:2021年9月底前完成阶段性任务。
(二)科教创新攻坚行动工作专班(下设三个专项攻坚组)
牵头局领导:于秀栋
协助局领导:张旭东、赵晓煜、吴建虹
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专项攻坚组
组长:吴建虹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
牵头人员:柴福强 配合人员:科技合作科负责人
1.年度目标:①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②培育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企业创新平台的承载力和服务功能不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效性还有待提升。②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我市有意愿建设且符合条件的单位相对较少。③创新平台建设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加快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②推动企业创新平台提质升级。③推进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围绕氢能、无人驾驶、数字农业等产业布局市级重点实验室。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加强与省科技厅对接,及时掌握各类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思路。淄博产研院加快推进山东产研高性能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产研智能电机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指导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做好年度工作规划。②二季度,根据省科技厅工作部署,及时做好省级创新平台的谋划、申报、推荐等工作,做好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淄博产研院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管理,加强与市内外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的对接,组织实施创新项目。③三季度,加强调研筛选,抓好市级创新平台建设,为争创省级创新平台做好储备。建设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④四季度,加强对上争取力度,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淄博产研院年内组织实施创新项目10项左右。
工作措施:①支持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建立与市内外高校院所、骨干企业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渠道,积极引入山东产研院优质资源,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②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加强平台的调研摸底和储备,跟踪做好申报争取工作。③支持联盟开展协同创新,聚集“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围绕氢能、无人驾驶、数字农业等产业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持续推进。
П.校城深度融合发展专项攻坚组
组长:赵晓煜 协助局领导:张旭东、胡冰
牵头人员:胡冰 配合人员:陈伟
1.年度目标:①加强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实施重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70项。②加快推动齐创大厦建设,力争年内完成立项、设计、开工工作。③支持我市企业从市内外高校院所选聘“科技副总”100名左右。④支持驻淄高校新引进新培养博士人才150名左右。⑤布局大学科技园高新区、经开区分园。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齐创大厦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等工作程序复杂,且涉及财政资金数额较大。②市级财力困难,校城融合项目支持资金拨付受到影响。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2021年度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②齐创大厦项目。③“科技副总”选聘工作。④校城融合博士人才补贴。⑤大学科技园高新区、经开区分园。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做好2021年校城融合发展项目评选的谋划工作;完成齐创大厦项目立项工作,启动设计工作;组织1-2个区县“科技副总”选聘专场活动。②二季度,组织2021年市外校城融合项目申报工作;对2018年市内校城融合项目进行验收;举行齐创大厦项目奠基仪式,完成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签订大学科技园高新区、经开区分园协议。③三季度,下达2021年市外校城融合发展计划;组织2021年市内校城融合项目申报工作;持续做好已聘任“科技副总”的管理服务工作。④四季度,下达2021年市内校城融合发展计划;拨付2021年校城融合博士人才补贴资金;调度2021年校城融合发展工作进展,总结全年校城融合发展计划实施情况;对已聘任“科技副总”和企业合作情况进行调度,评选30名优秀“科技副总”和30家优秀合作单位。
工作措施:①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破题”的产学研精准对接平台,加快一批先进适用项目落地转化。聚焦产业赋能行动,实施年度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支持市内外高校院所与我市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淄博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推动实施重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不少于70项。②加快推动齐创大厦建设,加强沟通协调,联合市财政局、山东理工大学做好齐创大厦立项、设计、开工保障工作。③联合市内外派出高校及各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做好已聘任“科技副总”的管理服务工作,同时继续在我市范围内企业征集聘任“科技副总”需求,根据需求情况举行专场对接活动,切实推进校地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④实施校城融合发展计划,支持山东理工大学等驻淄高校新引进、新培养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并为其落实校城融合支持资金。⑤支持大学科技园区县分园建设,鼓励区县结合区域定位和产业特色,联系高校院所参与共建新型孵化器,推动创新资源与区县精准对接。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持续推进。
Ш.高水平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专项攻坚组
组长:张旭东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吴建虹、张明光、李伟、胡冰、
吴晓娟
牵头人员:陈伟
配合人员:杨祖轩、柴福强、科技合作科负责人、李大房、关若飞、连洪远、傅作权、刘玉栋、李德法
1.年度目标:①新培育10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②在有关区县打造一条“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载体示范链条。
2.难点堵点及瓶颈:部分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自身定位不清晰,孵化载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丰富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②建立健全科技孵化对接和资源共享机制。③指导有关区县布局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完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火炬统计,依托火炬统计系统做好对现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监控分析。②二季度,开展好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培育高企培训,部署开展市级孵化器培育单位遴选、示范性众创空间奖励申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补助申报等工作。③三季度,组织有关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参与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部署开展孵化器改扩建补助工作。④四季度,按照省科技厅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众创空间备案推荐,指导条件成熟的区县建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载体示范链条。
工作措施:①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加强对现有各类孵化载体的调度管理,重点运用好市级孵化器培育单位遴选制度,指导各类孵化载体明确好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充分调动孵化载体及入驻企业创新创业活力。②加快构建链条式孵化体系。选择部分区县开展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试点,重点建设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强部门联动,梳理区县载体资源,指导具备条件的区县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好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③强化示范引领带动。进一步选树示范性众创空间,鼓励各类孵化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其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持续推进。
(三)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张明光
牵头人员:柴福强 配合人员:刘玉栋
1.年度目标:力争进入新一轮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2.难点堵点及瓶颈:自2018年以来,科技部未启动新一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对下一步的建设思路、改革措施、布局重点、评价指标等把握不精准。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加大对上沟通争取力度,完善创建方案。
推进计划:①搜集整理先进地区的创建经验,做好总结提炼,完善我市创建措施。②跟踪了解对创新型城市创建的最新要求,及时查缺补漏。③启动申报后,第一时间与省科技厅、科技部进行对接申报。
工作措施:①加强对上沟通力度,及时掌握创建工作的时间安排、政策变化等,确保申报进度。②进一步完善《淄博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相关内容,并广泛征求意见,确保符合最新要求。③启动申报后,跟踪做好申报、评审工作,确保申报成功,并尽早建成创新型城市。④做好创新型城市争创全过程的宣传工作。
4.完成时限:按照上级工作安排,第一时间对接完成。
(四)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推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吴建虹
协助局领导:张旭东、赵晓煜、张明光、李伟、胡冰、
吴晓娟
牵头人员:柴福强
配合人员:杨祖轩、科技合作科负责人、陈伟、李大房、
关若飞、连洪远、傅作权、刘玉栋、李德法
1.年度目标:①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2%。②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0%左右。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调整对研发投入增长产生不利影响。②研发投入统计方法由项目归集法到财务归集法变化产生的影响依然突出。③企业创新意识需进一步增强,部分中小企业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不太规范。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加强研发经费统计培训。②开展研发经费统计指导服务。③用足用好科技创新政策及资金。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制定研发经费统计工作方案,抓好企业尤其是规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培训;分组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研发经费统计填报进行调研指导;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掌握数据填报进度;根据市级科技资金预算批复情况,制定资金支出计划。②二季度,根据国家、省统计工作要求,加强与市统计局沟通衔接,及时做好数据修改、解释说明;及时兑现各项创新政策、拨付奖补资金,做好市级科技项目申报。③三季度,联合市统计局等部门加大对上沟通衔接、汇报争取;积极争取省级科技资金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④四季度,加强研发经费统计数据分析研判,总结经验和问题,完善工作机制。
工作措施:①指导各区县开展研发经费统计培训,摸清本区域规上企业、研发活动企业底数,帮助企业解释好研发经费归集方法、范围等,确保科学统计、全面统计。②各小组会同区县科技部门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抓好研发经费统计调研指导与服务,确保任务完成。③突出研发经费投入正向激励导向,将研发经费投入情况作为享受创新政策扶持的必要条件,及时兑现落实各项政策及资金,提升企业创新意识。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持续推进。
(五)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推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张旭东 协助局领导:吴建虹
牵头人员:陈伟 配合人员:柴福强
1.年度目标:争取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省实验室建设标准高、投资大,我市缺乏与之相匹配的顶尖人才、高端创新资源,需下大力气引进。②在省实验室运行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借鉴,需要逐步探索。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尽快确定省实验室选址,保障实验室运行具备必要的物理空间。②初步拟定实验室主任人选,谋划实验室整体建设思路,整合山东理工大学、重点企业等创新资源。③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会同高新区管委会初步确定省实验室办公场所,高新区负责实验室主体建筑建设;提出实验室主任初步人选。②二季度,高新区加快推进实验室主体建设;及时向省科技厅汇报实验室筹建进展,拟定实验室主任人选。③三季度,高新区继续完善实验室主体建设;实验室主任牵头成立工作专班,谋划实验室建设思路、功能定位。④四季度,高新区完成实验室一期主体及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实验室逐步整合山东理工大学、重点企业等创新资源,全力争取省科技厅支持。
工作措施:①加强与高新区的沟通,及时掌握实验室主体建设进展。②坚持聚焦前沿,面向国内外,集中优质资源引进顶尖人才与团队,确定实验室主任人选,细化实验室建设方案。③加强与省科技厅的对接,做好对上汇报争取,争取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论证。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持续推进。
(六)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引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赵晓煜 协助局领导:李伟、胡冰
牵头人员:胡冰 配合人员:杨全亮、关若飞、连洪远
1.年度目标:①加强与市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新建产学研合作平台3家以上。②组织企业赴北京、上海等高校资源富集城市开展“科技周”、中科院专题对接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提升招才引智的精准度。③新建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共计15—20家。④引进外国专家300人次以上,实施国家、省、市引智项目30项,评选10个市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引智示范基地。⑤引进评选5个以上高端外国专家计划,5个以上海外工程师计划。⑥新建1—2处海外引才工作站和海外创新创业基地。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引才渠道不足,高端人才引进难,引才活动精准度不高。②国际贸易战、新冠病毒疫情对举办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外国专家带来影响。③软硬环境制约,我市在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不占优势,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青岛大学淄川新材料研发中心、青岛理工大学淄博就业创业实践基地。②新材料论坛暨博览会院士专家淄博行、“科技周”、中科院专题对接洽谈会、外国专家淄博创新大讲堂等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活动。③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等高端人才平台。④“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和“331”重点引智工程。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组织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签约仪式;对全市与市外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情况进行调度梳理;在全市范围内征集2021年度技术难题及人才需求;做好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科技交流合作活动的谋划工作;做好国际高端人才项目及引智平台培育工作。②二季度,推进山科大淄博产业技术学院落地工作,编制办学方案,做好山科大师生来淄教学科研保障工作;加强与市外高校院所对接联系,举办“科技周”、中科院专题对接洽谈会等多种形式的招才引智系列活动。③三季度,发布2021年度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作站申报通知,组织申报评选工作;举办新材料论坛暨博览会等各类产学研活动。④四季度,下达工作站批建通知;推动新建研究院落地并做好项目的成果转化,对各项平台、项目转化和人才落地进行跟踪服务;做好各类市级引进国外智力专项评选工作。
工作措施:①加快推进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青岛大学淄川新材料研发中心、青岛理工大学淄博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②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渠道,通过多形式的科技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各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推动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交流。③对接山东大学、中科院系统等有关高校院所,组织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④充分发挥驻淄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的优势,引进一批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参与建设各类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研发平台。⑤加强国际高端人才项目及引进国外智力平台培育库动态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深入挖掘各类引智人才项目及平台资源,评选一批高层次市级引进国外人才智力项目及引智示范基地。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持续推进。
(七)助推产业攀登攻坚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张旭东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吴建虹、李伟、胡冰
牵头人员:陈伟
配合人员:杨全亮、柴福强、科技合作科负责人、关若飞
1.年度目标:①2021年新增“四强”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人;新增“四强”产业方面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人选7人。②加强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实施重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70项;支持驻淄高校新引进新培养博士人才150名左右。③力争2021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60家。④推进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培育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⑤2021年新增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家,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增长率10%以上,省技术交易先进区县1-2家。⑥加强与市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新建产学研合作平台3家以上。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市场化引才服务机制不完善。②校城融合项目资金拨付受到市财力影响较大。③高新技术企业挖潜难度逐步加大。④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条件提高,备案难度增大;技术交易先进区县评比中,我市与济青烟等市作为东部地市一起参评,竞争激烈。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做好国家、省、市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工作。②组织实施2021年度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兑现校城融合博士人才补贴。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④发挥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作用,完善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⑤组织开展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县申报,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申报。⑥加快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青岛大学淄川新材料研发中心、青岛理工大学淄博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启动第二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创业大赛;制定2021年校城融合发展年度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实施意见;淄博产研院加快推进孵化培育和项目实施;指导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做好年度计划;完成全市技术交易登记区县任务分解;组织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签约仪式。②二季度,做好第二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创业大赛申报工作;组织2021年市外校城融合项目申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训和实地调研工作;淄博产研院完善组织架构及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对接;开展对各区县技术交易登记情况调度总结;推进山科大淄博产业技术学院落地。③三季度,做好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辅导答辩及实地考察;组织2021年市内校城融合项目申报;做好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荐工作;淄博产研院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实施创新项目、成果转化;建设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做好对各区县技术交易登记情况的统计及重点调度。④四季度,开展淄博英才评选和实地考察;拨付2021年市内校城融合和博士人才补贴资金,总结全年校城融合发展计划实施情况;完成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和高企培育库入库工作;淄博产研院年内组织实施创新项目10项左右;配合完成省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年度工作任务;推动新建研究院落地及项目成果转化。
工作措施:①围绕“四强”产业发展需求梳理与我市合作紧密的高层次人才名单,建立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库,组织开展人才揭榜制活动,实施重大引才引智工程。②实施校城融合发展计划,支持驻淄高校新引进培养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③完善高企培育库,加大省级入库培育力度。④支持淄博产研院加强与山东产研院及其他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的合作,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支持联盟聚集创新要素,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⑤推动我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加强技术市场建设。⑥加快推进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持续推进。
(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张旭东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吴建虹、张明光、李伟、胡冰、
吴晓娟
牵头人员:陈伟
配合人员:杨祖轩、柴福强、科技合作科负责人、李大房、关若飞、连洪远、傅作权、刘玉栋、李德法
1.年度目标:①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国家及省级层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项扶持政策不够丰富,企业开展评价的主观能动性不足。②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不够。③上市对企业各方面要求较高且上市流程复杂,过程较长。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培育规上企业成高企、培育现存高企上规模)重点工程。②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完成火炬统计快报及年报工作,部署开展2021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做好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监测分析。制定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方案。与市统计局对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工作思路,积极向省级争取扩大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范围。起草推进高企上市的工作方案。②二季度,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工作。对接统计、税务部门,筛选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名单,特别是梳理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名单。集中开展领导干部挂包督导活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开展专项督导。开展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通报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通报工作。建立高企上市培育库,为全市上市企业培育库提供后备资源。③三季度,按照省科技厅部署,重点做好2021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荐工作。开展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通报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通报工作。④四季度,部署市重点研发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重点扶持。完成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工作。完成2021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服务工作。分析汇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数据情况,对照年度目标提出工作改进措施。
工作措施:①持续开展好宣传培训及政策解读活动。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备案和省级入库工作力度。建立高企上市培育库,加强与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系,做好入库企业跟踪服务。③通过市级科技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倾斜性支持,扶优做强一批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④落实市科技局领导干部挂包督导长效工作机制。⑤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专项督导。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考核督查力度。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持续推进。
(九)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李伟 协助局领导:张旭东、赵晓煜、吴建虹、张明光、胡冰、吴晓娟
牵头人员:杨全亮
配合人员:杨祖轩、柴福强、科技合作科负责人、陈伟、
李大房、关若飞、连洪远、傅作权、刘玉栋、李德法
1.年度目标:①2021年新增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家。②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增长率10%以上。③省技术交易先进区县1-2家。④全市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随着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条件不断提高,我市几家重点机构均已备案,对新增机构的摸排及培养力度需加强。②全省整体备案机构数量减少,我市机构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③近几年技术交易合同登记保持较高增速,2020年技术交易合同金额已达到178亿元,目前增长压力巨大。④全省技术交易先进区县评比中,我市与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作为东部地市一起参评,竞争激烈。⑤科技中介、咨询类企业在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中占比偏低;建筑业配套的服务业企业营收占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的2/3,受疫情影响,工程开工和回款难,直接影响科技服务业的总体走势。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县申报。②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申报。③加大科技中介、咨询类服务业机构引进力度,支持现有科技中介机构做强做大。
推进计划:①2月份将全市技术交易登记任务按区县进行分解,6月份对各区县的技术交易登记情况开展半年工作调度,三季度末对各区县技术交易登记情况进行统计,针对登记情况进行重点调度,12月份配合省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工作,加强对区县登记情况的统计,按时完成年度工作任务。②指导各区县摸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情况,包括机构数量、运行情况等,对照省级机构备案的要求筛选符合条件的机构重点培育,对拟申报的单位进行先期培训,重点从申报材料上做好有关工作,根据省厅通知做好备案申报工作,并及时对接省厅有关处室,了解掌握备案情况,当年申报工作结束之后,总结工作情况,为来年申报做好准备。③按照山东省技术交易先进区县的申报评选要求,确定重点申报区县,做好先期准备工作。根据通知要求进行上报工作。④落实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要素相关政策,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纪人,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1.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 10 万元。
工作措施:①发挥政府作用,在搭建服务平台上多下功夫,组织我市企业与中科院各科研院所进行精准对接,帮助企业与大院大所进行面对面对接交流。②发挥好省、市、区县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带动作用,以有限的科技资金撬动更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③发挥驻淄各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④以省级备案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带动,推动我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类型的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我市技术市场建设。⑤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挂包督导。与市推进工作专班和市统计局做好沟通衔接,指导督促企业按时完成规上科技服务业数据填报统计。⑥通过人才揭榜活动,广泛发动省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加大对榜单的宣传力度,对促成技术交易的技术经纪人给予政策奖励,以此引进更多技术转移机构在我市落地。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
(十)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李伟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张明光、胡冰
牵头人员:关若飞 配合人员:杨全亮、李大房、连洪远
1.年度目标:①贯彻落实好淄博人才金政37条,全方位、高效率强化服务保障,组织实施好淄博英才计划、淄博杰出精英等市级人才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梯次培育,年内新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人。②进一步加强市场化引才用才,持续推进淄博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组织3—4场专业化、小型化的精准招才引智活动。③全力做好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工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目标库和重点培养库。④建立定期调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全程做好跟踪服务,到2021年底,新增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人选14人,其中,泰山学者及国家级人才工程力争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1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2人、科技创业类5人、省“外专双百”计划3人。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在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申报中,人选的数量不足、层次不高。②市场化引才服务机制不完善,引进人才方式单一。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持续推进淄博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实行人才揭榜制,精准引进急需人才。②着力做好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工作。③组织实施好淄博英才计划、创业大赛、淄博杰出精英等市级人才工程,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梯次培育。④实施“331引智工程”和“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等引进外国人才工程。
推进计划:①一季度,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摸底,进一步优化调整人才培养库,组织专家对高层次人才储备企业及区县科技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辅导,厘清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各类申报要求和申报条件;精准调研、梳理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一场招才引智活动;启动第二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创业大赛,做好前期宣传发动。②二季度,按照国家、省人才工程推进进度,做好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遴选申报;做好第二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淄博创业大赛申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淄创业;征集申报“外专双百”专家计划;组织开展一场招才引智活动。③三季度,做好省级以上人才工程辅导答辩,协调配合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实地考察;组织2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来淄参加高端人才淄博行活动;组织开展一场招才引智活动。④四季度,开展淄博英才评选和实地考察;组织开展一场招才引智活动。评选市级高端外国专家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
工作措施:①加强宣传发动。通过网站、公众号、报纸等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人才金政37条”、创业大赛等政策和活动。②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目标库,围绕我市“四强”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新材料技术论坛、博览会、海创英才淄博行、科技周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梳理与我市合作紧密的高层次人才名单,对基本符合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申报条件的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目标培养库。建立定期调度和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挖掘各区县企业通过自主对接、以才引才等途径新引进的人才,及时纳入人才引进目标库培养。③建立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库,发动区县、第三方机构积极挖掘符合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申报条件的人选纳入人才重点培养库,重点在市级人才工程、创新平台、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校城融合以及人才引进目标库中广泛征集;建立申报人选和企业台账,明确申报人选和申报企业存在的短板,汇集科技创新资源帮助人选和企业补齐短板,优化申报项目,提高申报水平;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指导企业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和奖励,争取省级创新平台,提高企业和人才竞争力。④组织开展人才揭榜制活动。依托淄博海创英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技术经理人,精准梳理重大技术需求并对外发榜,邀请各路专家学者揭榜。组织举办“擂台赛”,邀请行业技术专家、财务专家和需求企业共同打分,帮助企业筛选确定最优解决方案。⑤实施重大引才引智工程。支持外国人才在淄创新创业,大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创新创业的外国高端专家。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十一)科技助力乡村建设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张明光 协助局领导:赵晓煜
牵头人员:李大房 配合人员:刘月泉
1.年度目标:①选派科技特派员200名以上,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举办科技服务系列活动12期以上。②构建乡村振兴平台服务体系,支持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县1家。③指导淄川区做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组织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结对帮扶重点村20个以上。④支持禾丰、七河、山珍园、莱德、飞龙等重点龙头企业,打造集农科研发、农技推广、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技示范样板。⑤与滨州市、石柱县科技部门建立沟通互访机制,联合举办科技培训系列活动2期以上。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对科技特派员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大。②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不够全面。③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
重点支撑项目:①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指导服务。②构建乡村建设平台服务体系,做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③聚力推进科技扶贫协作工作。
推进计划:①选派科技特派员根据需求到镇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举办农民培训班、现场指导服务、技术知识讲座等科技服务活动。②做好国家创新型县申报工作,指导高青县、沂源县召开国家创新型县创建推进工作会。③指导淄川区做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按季度统计农业科技园报表,组织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与重点村开展结对帮扶。④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支持禾丰种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生态无人农场”、“智能工厂化香菇培育种植”等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重点镇村的推广与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⑤实施科技扶贫协作培训计划,适时与滨州市、石柱县科技部门分别召开座谈会1次以上、联合举办科技培训2场以上。
工作措施:①强化统筹协调和督导落实。进一步完善“四级梯度联动”服务机制,结合各区县实际,开展实地督导,确保各项任务指标落实落地。②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载体辐射带动作用,对星创天地、农科驿站开展绩效评估,鼓励农业科技园区、农科驿站等定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引进推广一批农业适用技术,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致富带头人。③指导淄川区制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园区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优先推荐科技特派员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龙头企业联合申报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④加强与省厅沟通协调,掌握国家创新型县申报要求,指导相关区县做好创新型县建设工作推进会及申报材料撰写等工作。⑤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挖掘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宣传和树立科技助力乡村建设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
(十二)党风廉政建设和担当作为持续推进工作专班
牵头局领导:张明光 协助局领导:吴晓娟
牵头人员:李德法
配合人员: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全体人员
1.年度目标:①以整治“四风”为目标,聚焦“六治”问题,在科技系统深入组织开展转作风抓落实活动,在比学赶超中争先进位、求突破。②以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为契机,统筹局属单位工作与机关工作的衔接,梳理明确局属单位职责和业务,优化调整工作人员,建立完善配合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全局“一盘棋”大科技工作理念。③以考核奖惩为抓手,推进工作落实,全面实施平时考核、绩效考核,以工作落实表现评价干部,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积极担当作为。
2.难点堵点及瓶颈:①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格局不够高。②干部工作标准不够高、自我要求放松随意。③干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我推脱逃避责任。④干部考核监督不够严格、奖惩激励不够有力。
3.重点支撑项目、推进计划及工作措施:①2月至3月份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及活动方案。②系统分析当前局属单位现状和问题,按照全市统筹部署,组织实施机构改革工作,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编制规定、政事权限清单、章程,积极稳妥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协助局党组选配好相关干部,建立局属事业单位与机关工作的配合协作机制,优化资源整合配置。③组织开展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人员平时考核和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干部调整的重要参考,强化激励奖惩导向。④注重结合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年度工作安排,采取请进来讲、走出去学、传承红色基因等形式,灵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大抓落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
4.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十二个工作专班”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局党组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全力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十二个工作专班”的工作安排、调度、督查、考核。
2.加强协调配合。各工作专班牵头人员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每个专班涉及科室和单位要积极配合牵头人员,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按照工作方案合力推进各项重点项目、任务目标落地落实。
3.加强调度督查。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27日前汇总各专班的工作进度并予以通报;每季度末月召开一次工作分析推进会,交流工作心得、总结经验做法,注重解剖麻雀,找差距、查问题、列不足。同时,局党组将把“十二个工作专班”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各区县要强化责任落实,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制定本区县实施方案,狠抓重点任务落实,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附件: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十二个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于秀栋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赵晓煜 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建虹 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张明光 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旭东 一级调研员
李 伟 副县级干部
胡 冰 四级调研员
吴晓娟 四级调研员、人事科科长
成 员:杨全亮 市科技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刘月泉 市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杨祖轩 办公室主任
柴福强 规划与资源配置科科长
陈 伟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科长
李大房 农村与社会发展科科长
关若飞 人才与成果科科长
连洪远 外国专家服务科科长
傅作权 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刘玉栋 政策法规与创新促进科副科长
李德法 人事科副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明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吴晓娟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傅作权、刘玉栋、李德法、石爽、姜克磊同志为办公室成员。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