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非遗文创平台,发展陶琉美食产业,塑造城市文旅品牌助力淄博经济和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技方面推进陶琉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情况
我市自2016年起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以来,通过校城融合发展计划支持山东理工大学等驻淄高校及市外高校院所在陶琉产业方面,与我市开展校地合作。
(一)优化政策环境,支持校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我市从2016年起创新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2016年市委、市政府和山东理工大学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校城融合发展的意见》,设置3000万财政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与山东理工大学人才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校企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布局建设重点领域科研平台,搭建地方智库。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驻淄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融合范围由最初的山东理工大学1所高校覆盖到全部9所驻淄高校,专项资金增至6000万元。2019年出台《关于推进市外高校与淄博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融合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市外高校,逐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校地人才全面对接、深度融合,推进高校科技、人才、学科优势与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实现校地合作共赢。
(二)推动产学研项目落地,为陶琉产业发展主力加码。校城融合发展战略实施5年来,共支持陶琉、文旅融合产业相关项目共43项,扶持资金共计1081.8万元。其中平台建设类项目11项,扶持资金855万元,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类和社会发展研究类项目16项,扶持资金226.8万元,例如,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淄博非遗的当代传承、创新与转化平台”和“陶瓷行业应用人才培养基地”等等。一大批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我市落地转化,陶琉、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组织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陶琉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淄博市委、市政府对陶瓷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20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9届、第一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顺利举办,通过展会这一平台,积极组织产学研对接、行业高峰论坛、技术产品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了与国内外陶瓷琉璃领域知名企业、权威研发机构、重点院校的交流互动,提高了淄博陶瓷琉璃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提案中提出的具体建议,结合市科技局工作职责,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落实。
(一)支持建设陶琉产业研究院。支持山东理工大学依托学科优势和科研专家团队,在我市建设陶琉产业研究院,同时引进相关领域科研能力较强的市外高校院所与研究院一同开展项目合作,引进国内外知名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等高层次专家在研究院设立工作站。市科技局根据“人才金政37条”、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及校城融合发展计划等对研究院和具体合作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对研究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落实相关人才待遇。
(二)加强陶琉产业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坚持园区、基地、项目、人才一体化战略,通过不断完善陶瓷琉璃产业,实施淄博英才计划,优化陶瓷琉璃领域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充分利用山东理工大学等驻淄高校学科优势和资源,落实好“就职理工,服务淄博”等引才用才理念,完善驻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陶琉产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机制,鼓励高校围绕我市陶琉产业加强学科建设,与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引才、联合培养。
(三)持续开展好陶琉产业相关科技交流活动。通过新材料论坛暨博览会、“科技活动周”、中科院专题对接洽谈会、高层次外国专家淄博行等活动,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渠道,搭建我市陶琉企业与高校院所专家沟通对接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各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吸引市外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推动我市陶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