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产教融合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政策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建议中提到,集成电路研究是既是国家经济竞争的重要砝码,也是国际化竞争最激烈、全球资源流动和配置最彻底的产业之一。特别是10年来,我国集成电路遭遇了各种挑战,各种风险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未来10年是芯片发展极为关键的历史窗口期,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我市产业所需、企业所求,通过新材料论坛、科技活动周、“揭榜挂帅”“科技副总”等产学研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积极对接、引进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人才,快速提升产业整体技术的发展。山东宝乘电子有限公司和山东才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聘任专家教授到企业挂任“科技副总”,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培养等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实施“人才+项目+资金”一体化培育模式,加大集成电路人才培育力度。大力支持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人才申报淄博英才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省市重点人才工程,通过政策支持,实施人推动本土人才培养,助力企业和人才快速成长。山东宝乘电子有限公司王永恒等入选淄博英才计划科技创业类人选;山东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任志军和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孙峰入选淄博英才计划科技创新类人选。山东飞源气体有限公司宋学章先后入选淄博英才计划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科技创业类,公司引进的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王陆平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人选。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解决产业人才问题。针对您的建议,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深化科教赋能行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深化与市内高校校城融合发展,发挥山东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驻淄高等职业院校工程应用优势、企业产业化优势、区县政策优势等,聚焦产业所需,共同构建面向高校和地方的双向服务平台,共同培养汇聚一批技术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共同突破一批集成电路领域重大技术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等难题,提高驻淄院校的创新能力和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支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与市外高校校城融合发展,支持本地企业全面链接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以科技项目引领支持产教融合,鼓励高校导师以校城融合项目经费培养博士生,为驻淄高校新引进培养的博士人才发放校城融合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和生活补贴。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围绕集成电路、半导体、MEMS(微机电系统)、大数据等技术和产业领域,积极发挥科技计划引才育才作用,实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加大引进和培育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汇聚海内外创新人才新高地,培育出真正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支持企业面向国内外高校院所聘任高层次人才担任“科技副总”,探索柔性引才的新模式,促成人才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好高校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与我市产业资源对接,以人才链、学科链对接产业链。
三是创新产教融合载体建设。支持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深度合作,共建集成电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引入知名高校科研团队;支持高校集成电路专业在我市企业建立大学生实践平台或基地,加快推进齐创大厦(环理工大学创新带)建设工作,重点建设淄博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等特色创新平台;积极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计划工作站、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平台,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催生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吸引各类高端人才来淄创业就业,形成人才聚集高地。
四是畅通产教融合渠道。组织“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鲁港科技创新大会等各类产学研交流活动,打通产教融合通道,汇集我市集成电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精准匹配国内外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带领企业走进高校,邀请院士专家来淄,组织围绕集成电路领域开展专题对接活动,畅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通过“以赛代评”的方式,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竞技行动等赛事活动,为优秀年轻创业者提供优质培育服务,吸引更多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