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产教融合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建议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1302305
建议人: 张艳梅
主办单位: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答复时间: 2023-09-25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关于加强产教融合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政策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建议中提到,集成电路研究是既是国家经济竞争的重要砝码,也是国际化竞争最激烈、全球资源流动和配置最彻底的产业之一。特别是10年来,我国集成电路遭遇了各种挑战,各种风险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未来10年是芯片发展极为关键的历史窗口期,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我市产业所需、企业所求,通过新材料论坛、科技活动周、“揭榜挂帅”“科技副总”等产学研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积极对接、引进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人才,快速提升产业整体技术的发展。山东宝乘电子有限公司和山东才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聘任专家教授到企业挂任“科技副总”,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培养等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实施“人才+项目+资金”一体化培育模式,加大集成电路人才培育力度。大力支持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人才申报淄博英才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省市重点人才工程,通过政策支持,实施人推动本土人才培养,助力企业和人才快速成长。山东宝乘电子有限公司王永恒等入选淄博英才计划科技创业类人选;山东新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任志军和中材高新氮化物陶瓷有限公司孙峰入选淄博英才计划科技创新类人选。山东飞源气体有限公司宋学章先后入选淄博英才计划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科技创业类,公司引进的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王陆平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人选。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解决产业人才问题。针对您的建议,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深化科教赋能行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深化与市内高校校城融合发展,发挥山东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驻淄高等职业院校工程应用优势、企业产业化优势、区县政策优势等,聚焦产业所需,共同构建面向高校和地方的双向服务平台,共同培养汇聚一批技术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共同突破一批集成电路领域重大技术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等难题,提高驻淄院校的创新能力和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支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与市外高校校城融合发展,支持本地企业全面链接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以科技项目引领支持产教融合,鼓励高校导师以校城融合项目经费培养博士生,为驻淄高校新引进培养的博士人才发放校城融合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和生活补贴。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围绕集成电路、半导体、MEMS(微机电系统)、大数据等技术和产业领域,积极发挥科技计划引才育才作用,实行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加大引进和培育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筑汇聚海内外创新人才新高地,培育出真正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支持企业面向国内外高校院所聘任高层次人才担任“科技副总”,探索柔性引才的新模式,促成人才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好高校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与我市产业资源对接,以人才链、学科链对接产业链。

三是创新产教融合载体建设。支持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深度合作,共建集成电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引入知名高校科研团队;支持高校集成电路专业在我市企业建立大学生实践平台或基地,加快推进齐创大厦(环理工大学创新带)建设工作,重点建设淄博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等特色创新平台;积极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计划工作站、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平台,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催生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吸引各类高端人才来淄创业就业,形成人才聚集高地。

四是畅通产教融合渠道。组织“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鲁港科技创新大会等各类产学研交流活动,打通产教融合通道,汇集我市集成电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精准匹配国内外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带领企业走进高校,邀请院士专家来淄,组织围绕集成电路领域开展专题对接活动,畅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通过“以赛代评”的方式,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竞技行动等赛事活动,为优秀年轻创业者提供优质培育服务,吸引更多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

1.牢固树立“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的理念,把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与战略科学家等任务有机统一起来。 注意区分产教融合中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侧重点,认识到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时代科教结合是产教结合的实现方式,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在通过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要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成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亮点工程,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样板性工程,并尝试利用国家层面规划的使高水平高等学校密集地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在高等学校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等政策提供的机遇,在建设一批应用型高等学校与小规模特色学院的同时规划建设高水平集成电路行业特色大学,将前沿科学技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发现和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人才梯队。 2.努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科技领军企业两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的功能整合。 积极进行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鼓励集成电路创新型企业与高校联合组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形成专门面向企业和高校协同创新的政策支持渠道。目前,可以将建设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整体性制度安排之中,尝试同步解决高校基础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不足与企业基础研究投资意愿不高的痼疾,为不同创新主体加快行业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新的平台。大学与企业功能的整合,能够实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的统一,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有效应对国外封锁与世界市场上的引领型发展带来的双重压力,在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以及研发资源的价值溢出,全链条精准培育符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3.充分整合现有各种政策资源,创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推动集成电路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将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设与国家正在推进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产教融合分类发展的培养机制,为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和谐共振奠定人才基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将产教融合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注重以投资换机制,明确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在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上的经费投入要求。同时要根据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的需求,加强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效果的跟踪评估。在此基础上,着力促进政策协同,加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进程,形成高校集成电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与区域集成电路产业优势的精准匹配发展,充分利用一级学科建设优势推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育人目标的实现。 4.加强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实现集成电路技术进步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的统一。 集成电路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时间跨度约为10年,市场具有鲜明的波动性特征。因此,对于产教融合培养集成电路人才,我们一定要尊重规律,统筹“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政策,系统性重塑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国家层面建立集成电路人才成长数据库与跟踪调查机制,大力弘扬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科技领域相关精神,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师资不足与人才流动频繁等问题。要着力构建国家意志与创新主体利益相绑定的技术创新生态,在完善个人所得税优惠等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强化集成电路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增强青年科技工作者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供的历史性机遇,在打造世界级领先集成电路企业的过程中,探索一条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供给侧改革路径,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