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献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小市场规模高端精细化学品快速产业化落地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接沟通,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中试项目。为填补化工中试环节管理空白,解决技术创新“卡脖子”问题,推进化工行业创新发展,2019年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印发了《关于做好化工行业中试项目备案登记工作的通知》(鲁化安转办〔2019〕49号),《通知》针对化工行业中试项目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化工中试项目实行备案登记管理制度,由县级化工专项行动办牵头,组织当地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部门对中试项目及申报材料进行联审,申报单位需要提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等,通过的予以登记备案。我市联合各区县积极做好项目审查备案工作,目前,我市化工中试项目审批工作已逐步进入正轨,已有特种聚乙烯中试、癸卯尼龙新材料中试、癸卯瑞兔中试等项目通过联审备案。
2.中试示范基地。2022年,省科技厅出台《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支持中试示范基地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技术推广应用与产业化等服务。目前,我市建成了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2家,依托优质科技创新资源,面向社会提供中试服务,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此外,中国天辰绿色能源(淄博)有限公司已建成中国天辰创新平台,平台位于齐鲁化学工业区,该平台整合了中国天辰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核心资源,可为全市有中试需求企业提供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做好小市场规模高端精细化学品重视项目落地服务工作。进一步指导区县做好中试项目联合审查、登记备案有关工作,加快推进“卡脖子”项目建设,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强化产业、应急、环保等政策协同,基于专业化评价进一步优化化工中试装置安评、环评工作,积极开展关键工序和新工艺中试,推动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
2.做好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培育工作。聚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中试示范基地服务能力,优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服务水平,全力打通化工项目“小试—中试—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更多精细化工科研成果落地我市。
背景及问题分析
目前,随着中国科技高质量发展,许多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逐步由实验室走向市场。由于这些高端精细化学品由于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市场规模小,虽然市场价格昂贵,但难以形成大规模产业化项目,在产品产业化落地,市场推广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在如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领域,难以快速落地实现效益,突出的困难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建设场地困难。由于市场规模小,占地面积不大,土地投资设备投资金额都达不到相关用地审批标准,许多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难以通过用地审批申请,与规模大的同质化项目用地竞争中也难以获得优势。
项目审批手续流程长。对于这样的小规模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项目手续依然需要按照新建项目标准,按照项目建设“三同时”进行项目手续办理及审批,特别是在首套工艺论证环节,对于该类产品论证难度大,多数产品难以通过首套工艺论证,从而阻碍了项目快速落地。
项目投资小,难以立项。新建项目立项对于投资金额大,回报率高的项目,立项相对容易,对于该类高端精细化学品,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精细化学品,投资金额小,难以在项目立项中与大规模产业化项目竞争,甚至达不到项目立项投资标准,导致项目难以落地,产品难以快速产业化。
建议
一、效仿江浙一带化工模式,单独划归土地建立精细化工中试基地。高端精细化学品虽然市场价值高,但毕竟规模小,其规模多数处于百吨年产量的规模,与中试规模相差不大。可以单独拿出一部分土地作为中试基地,政府统一管理,按照园区管理模式,作为小规模精细化学品统一基地,配套相关水电气等公用工程,采用项目入园方式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帮助立项,更快获得审批。
二、通过中试基地模式建立专门的安全评价评定审批及管理机构。对于进基地项目进行优先评审评定,统一找园区专家进行评审,评审过关后该项目可以迅速实施。省去了土地、环评、安评等逐一分部门办理手续过程,这样更有利于推动项目产业化落地。
三、采用项目入园模式,统一专家评审。凡是入园项目,均能够达到项目安全、环保等一系列标准,这样省去办理部分重复手续,同时项目建设完成后基地专家统一验收,也可省去不必要手续。这样可打破了小规模精细化学品难以获得土地、难以立项的枷锁。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让高端产品迅速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