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和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224562F/2021-5130139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1-03-04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
各区县科技局,高新区科工局、经开区工科局、文昌湖区经发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和《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3月2日
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六大赋能行动”“八个聚焦聚力”“重点工作攻坚年”等要求,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寻标对标,比学赶超”,着力“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树亮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政策体系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推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最优创新发展生态
1.不断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发展活力。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关于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体系。编发了《淄博市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摘编(2020)》。“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打造特色创新创业生态”纳入全市2020年第一批信息化推进民生领域制度创新改革经验,予以全市推广。
2.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与恒丰银行、济宁银行等签订协议,合作银行数量达到15家。全年共为1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贷款237笔,金额达到96209.7万元,同比增长183%,贷款利率4.47%,低于全省平均利率,其中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备案93199.6万元。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信通电子、齐芯微系统等8家企业入选首批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数量居全省第3位。
3.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全市已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1111台(套),原值达到8.8亿元。全年共申请省创新券270单,兑现总金额38.71万元。落实仪器设备供给方奖励政策,获得仪器设备供给方省级补助金额19.75万元,按照省补助金额的20%给予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淄博市机电泵类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等4家单位奖励资金4.15万元。
4.加快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持续优化科技营商环境。积极落实“一号改革工程”,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承接省级行政权力下放事项1项,承接省科技厅委托收件政务服务事项7项。21项政务服务事项共实现减流程27个、减材料38份、减时限360余个工作日。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9项,可容缺办理材料11份。全年共办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2119项,一次办好率100%。
二、科教创新赋能行动成效显著,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1.实施专班专责制,全力攻坚克难。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之“科教创新攻坚行动”、“六大赋能行动”之“科教创新赋能”、“八个聚焦聚力”等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全市科技工作实际,量化分解年度重点工作,统筹组建了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制定了《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的实施方案》,实施“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机制,聚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多项重点工作创造性地实现破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创新培训与督导形式,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强化市、区县联动,扎实开展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工作。联合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分区县组织专题培训会9场,培训3000余人,发放科技政策1000余册。2019年度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05.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91%,占比升至全省第1位。956家企业共获得2020年度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1.4亿余元。
3.持续推进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制定了《2020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实施局领导挂包督导机制,为重点企业提供“巡诊式”服务。开展线上高企政策培训会3场,共培训2796人次,在线答疑110余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5家,总量达到707家,增幅达38.0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达到900家,增幅68.22%,数量居全省第5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2.5%,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扩量提质。全年新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省级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工作站1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新增市级重点培育孵化器10家。共推荐申报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完成对24家市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价,制定了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方案。完成淄博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和淄博能源研究院2家研究机构的注册、运行工作。山大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淄博)科创中心在高新区落地建设。北京工商大学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山东生物发酵产业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院所与我市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兑现2019年新建11家院士、14家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建站扶持资金750万元。
5.积极探索市场化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22个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兑现2019年度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奖励资金270万元,6个项目获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补助资金113.08万元。新增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5家,全市省级备案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6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张店区和高青县获得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县荣誉称号。全年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登记97项,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2000余项,交易额达到178亿元,总量位列全省前列。
6.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工作。山东淄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淄川区)成功获批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我市“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新突破。精准对照国家、省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支持方向,开展了重点科技项目的储备、遴选、组织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省资金政策支持,全年共对上争取各类科技扶持资金3.5亿元。其中,13个项目分别获得“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立项,16个项目被列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获批立项,实施各级引智项目66个。
三、加速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构建形成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新格局
1.加快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关于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落地落实,淄博市人民政府与山东产研院签订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高新区管委会、先进陶瓷研究院与山东产研院合作共建“山东产研功能陶瓷研究院”。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产研院淄博分院)全权委托省产研院建设,目前,研究院建设效能初显,已储备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类项目12项。
2.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成功获批建设,成立理事会,召开成立大会;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成立淄博共同体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省科技厅绩效评价获得扶持资金1600万元。主动对接全省18家先进陶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探讨建立“一企一策”对口合作或帮扶关系。组织申报2020年度第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27家。
3.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意见》,规划布局10个左右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链式产业集群,创建联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有效融合。目前,通过新建、整合、优化等方式,组建了先进陶瓷、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2家,聚集企业及科研机构超过200家。
四、产学研高质高效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1.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十九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本届博览会暨论坛以“新材料、新平台、新动能”为主题,共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海外国家科学院、工程院的34名院士,42名国家级高端人才及97所高校院所专家教授200余名参加。博览会展厅面积达到3万余平方米,华为、富士康、比亚迪等来自全国20个省(直辖市)的217家企业、平台机构参展,接待市内外观众6万余人次。论坛会期间,举办了1场主旨演讲、3场学术论坛、4场专题成果对接洽谈及山东省材料大会、山东硅酸盐学会工作年会、2020年国际先进车用材料创新应用峰会、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表彰奖励大会等多场平行活动,我市1200余家企业、2100余人次参加洽谈,共达成合作项目281项。
2.推动校城融合向实处发展,向深处推进。完成2020年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市外校城融合)项目评审立项工作,共受理申报项目249项,立项73项,安排市级财政支持资金3000万元。组织开展了2020年驻淄高校校城融合发展计划项目(平台建设类)申报工作,立项34项,安排市级财政支持资金2000万元。通过校城融合发展计划支持山东理工大学等驻淄高校引进博士人才185人,拨付补贴资金3072万元。组织第三方机构完成2017年校城融合项目验收工作。全力推进“环理工大学创新带”(齐创大厦)建设,组建了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鲁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发展研究院、工程陶瓷研究院、精准农业航空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3.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作持续发力。全市新增国家外专重点人才工程专家1人,8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荣获齐鲁友谊奖。获批省专属技术经纪人推动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试点,组织成立淄博市技术经理人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淄博市创业大赛决赛路演,10家创业企业和11个创业项目荣获优胜奖。举办了第三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4个创业类人选获得优秀奖。突出产业领军示范带动作用,选树40名“树标对标夺标”科技领军人才代表,评选出22名英才计划人选和21名创业类人选。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市级高层次人才储备库达119人。积极开展引进外国专家智力工作,建立了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库和引智平台培育库,入库专家项目54项、平台企业32家。全年引进外国专家330余人次,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252人次,建立海外引才工作站5家,入选国家级高端专家项目3项,省级“外专双百计划”7项,评选市级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9项,建立市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6个。
五、科技服务民生,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
1.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技下乡服务。举办以“科技战疫 创新强国”为主题的2020年淄博市暨张店区科技活动周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和创新政策,累计向市民发放各类宣传册500余册、口罩500个、消毒湿巾1200余片。组建科技惠民服务小分队开展了2020年“科技下乡”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册,开展政策咨询150余人次。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公众提高理性认知水平和科学战疫技能,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于民。
2.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巩固提升科技扶贫成效。全市共注册科技特派员530余人,开展各类科技技术服务1400余次,加强对科技扶贫工作的实地调研督导,印发了3期《关于科技扶贫工作调研督导情况的通报》,根据不同区县、村存在的问题,开展“靶向发力”式问诊,指导完善整改措施,实施动态化“台账销号”督导管理。全年获批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项目4项,22人入选省选派服务基层科技人员,2家星创天地、14家农科驿站绩效评估优秀,给予资金扶持180万元。承办了山东省2020年第二期科技扶贫干部培训班,组织市农科院专家参加山东广播电台“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直播节目,宣传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举办山东省农科院科技扶贫专场对接交流洽谈会,7位专家现场发布成果30余项。
3.拓展科技扶贫协作方式,深度提升对口帮扶质量。总结交流科技扶贫经验,与滨州市、石柱县科技部门开展科技扶贫协作对接活动4次。联合举办了“淄博—石柱科技人才培训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共培训科技人才206人、科技致富带头人60余人,输出农业实用技术2项;组织召开了淄博-滨州科技扶贫协作座谈会,通过会议研讨、现场考察等形式交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经验,邀请滨州市科技局来淄参加了博览会暨新材料论坛系列活动。
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夯实党建思想基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等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年共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14次,交流研讨活动6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体验式教育以及专题学习26次,累计学习教育700余人次。
2.提升政治站位,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群团建设和疫情防控工作。制定《2020年市科技局党建工作要点》《市科技局关于开展创建模范机关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推进年”工作的通知》等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规划全局党建工作。局党组与责任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所有党员签订廉政承诺书,严格落实“一员双岗”制度。积极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针对风险点制定了相应防控措施。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到“双报到”社区—欣苑社区开展了“爱淄博·全员环保”“爱淄博·添靓度”等主题实践活动10余次,与山东隆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疫情期间,组织抗疫情爱心捐款活动,局系统114名干部职工共捐款7.98万元,并到欣苑社区开展了疫情宣讲、执勤等工作。
3.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活动。制定《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大提升的工作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围绕学习讨论、问题查摆、对照反思、整改提升四个环节步骤开展工作。组织开展了2期“反思问题找差距,追根溯源触灵魂”剖析交流会,科室和个人共查摆问题80余条。开展了服务对象评议机关作风活动,面向200余家服务对象征集意见建议,制定了“市科技局优化营商环境十问”。通过活动开展,优化包容普惠性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科技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出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中心工作部署,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理念打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通道,统筹抓好项目、平台、人才、资金、服务等创新要素协调发展,构建和优化“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发展、协同有序的具有区域鲜明特色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举全局之力推动全年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城市经济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工作目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省对市指标考核、创新平台建设、“双招双引”、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取得新突破;突出实效、创新模式举办科技活动周、各类科技创新论坛、研讨会、交流会以及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等系列活动。
三、重点工作
1.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建工作专班,扎实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一是总结“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经验,科学高质量编制《淄博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凝练提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二是梳理完善现行科技创新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构建覆盖各类创新主体、涉及科技创新各关键环节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三是聚焦贯彻落实全市“落实突破年”工作部署,围绕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服务提升,组建工作专班,重点攻坚,精准破题,力求取得新突破。四是健全省对市综合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围绕省对市考核指标,早谋划、勤督导、常调度、抓落实,力争我市科技创新指标考核争先进位。
2.聚力推进“国字号”高端创新载体建设。一是围绕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以创促建、以建促创”,积极对上争取,学习借鉴先进市创建工作经验,编制完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方案和详细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创建进程。二是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典型带动、梯次推进”的思路,启动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加强县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监测,支持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梯次创建国家创新型县。三是鼓励现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指导淄川区高水平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3.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攻坚专项行动。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意识,提升企业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形成创新的自觉。二是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重点科研机构,建立研发投入重点企业服务机制。设立区县服务工作站,每个区县培养明确1-2名骨干专职专责人员,提升年报数据的准确性,做到“应统尽统”。三是推进实施局领导区县挂包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调研,开展面对面指导服务。四是突出研发经费投入正向激励导向,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政后补助等优惠政策的落实,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的积极性。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质培优”再提速。切实增强平台思维,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三量并进”的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模式,形成对产业发展的链式支撑。一是“优存量”,完善对现有平台的动态管理及科技服务机制。建设运营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撤销备案,服务效能低的限期提质整改,优秀的优先支持转建新平台。二是“扩增量”,新建一批高质量创新平台。大力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启动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加强对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平台的支持和培育力度,重点支持院士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高质效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三是“提质量”,提升创新平台综合服务效能。围绕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需求,推进全链条式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模式,在部分区县开展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试点。加速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分院)效能发挥,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标杆。打造培育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家。
5.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坚持新经济发展思维,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决策部署,以产业链、供应链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推进产业创新链条布局,加大“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力度,聚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一是做好2021-2022年厅市会商对上争取工作,争取更多省创新要素资源向淄博汇集,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二是加大科技项目储备、遴选、建设力度,提早谋划,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经费支持。三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的氢能、无人驾驶、汽车轻量化、数字农业、人工智能等产业,加大科技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创新联盟、创新集群落户我市。四是支持企业面向市场需求,选好科研攻关方向,联合高校院所牵头组织实施一批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创新项目。
6.加快培育科技强企方阵,助推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遵循科技企业成长规律,按照不同阶段成长特点,精准制定扶持政策,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一是强化政策红利释放与落实。加大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强化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小升高”财政补助等普惠性政策落实,助力企业快速做精做强做大。二是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采用“育苗造林”式培育,扶持一批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三是推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将2021年作为高企培育工作“质量深化年”,制定启动实施以“培育规上企业成高企、培育现存高企上规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的意见,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持续推进区县挂包督导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对创新实力强、科技优势明显、产业化程度高的企业进行重点培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800家。四是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鼓励支持大企业和“排头兵”企业构建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助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哪吒企业等新经济企业的培育。
7.聚力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循环结合,构建开放融合、共赢发展的科技交流体系,推进科技合作提质增效。一是高水平开展科技“双招双引”活动。找准项目和人才的结合点,做到招项目必定招人才,招人才必定有项目。全面提升“新材料名都”城市品牌影响力,高标准举办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重点城市科技周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将活动举办贯穿到全年,着力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双招双引”特色品牌。二是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与济南等6地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依托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主动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科创+智造”融合发展示范带,共建省会经济圈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共同体。三是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合作。加大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交流合作力度,全面落实与中科院有关院所,北京工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北化(淄博)产业技术验证基地、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青岛大学淄川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专业平台落地建设。四是持续深化市内外校城融合发展。建立市内外高校院所服务淄博产业发展贡献度动态跟踪评价通报机制,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校企合作平台、实训基地等。探索企业“发榜”,高校“揭榜”的校城融合计划项目组织形式,提升产学研高效深度融合能力。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组织开展“高层次外国专家淄博行”活动,年内举办3场左右外国专家招引专场,新建1-2家具备国际科技交流、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等资源聚集能力的海外引才工作站和创新创业基地。
8.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构建“引育用留”链条式科技服务模式。持续强化“人才金政37条”相关政策的宣传与落实,推进市场化招才引智,精准高效引进培育各类人才,开展聚才、育才、用才的“组合拳”式科技服务,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的“招才引智”工作新格局。一是加强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培育。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等引才模式,加大“一事一议”高端人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等“高精尖缺”人才引育。二是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赛代评”举办第二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对创新创业人才、优质创业项目“分类定策”培养和扶持。三是健全人才市场化引进机制。探索企业、行业协会、人才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市场化引才机制,提升引才用才效率和针对性。四是组织实施好各类人才工程。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淄博英才计划、淄博杰出精英等重点人才工程、“树标对标夺标”科技领军人才代表的遴选工作,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淄创新创业。五是加强海外科技人才培育。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做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工作。组织实施“淄博市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引进10个以上高端外国专家和海外工程师。
9.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一是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方式。根据全市整合科技资金的意见,找准优势产业,突出龙头骨干企业技术需求,强化资源聚集供应,探索竞争性分配、普惠性政策和奖补等多种更加灵活有效的资金支持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快推进骨干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新、新兴产业做大。二是探索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优化市级科技创新计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市级各类别计划,科学拟定申报指南,加快推进科技评审专家库功能的完善提升,完善评审配套措施,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加强项目承诺制管理,提高项目实施质效。对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实施的创新项目,分类给予支持。借鉴学习深圳、合肥等先进城市的改革创新经验,探索推行“揭榜制”“挂帅制”“擂台赛”等科技项目安排机制,构建“能者上、优者奖”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管理机制。三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加快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强化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联合惩戒机制,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实行严重失信行为“一票否决”,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10.搭建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一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依托中科院成果转化淄博分中心,促进中科院系统科技成果在淄博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依托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共享。培育一批市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积极创建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二是加强优秀科技成果的培育储备。积极兑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完善科技成果登记制度,挖掘储备一批优秀科技成果,推荐提名国家、省科学技术奖。三是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深度高效融合。修订《淄博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扩大合作银行范围。利用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布科技金融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等,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推动银企需求精准对接。四是大力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开展多点服务,深入挖掘优存量,精准服务扩增量,力争年内技术合同登记增长10%以上。
11.强化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惠民惠农能力提升。一是精准实施科技助力乡村建设行动。在支持数字农业、助推无人农场、种业创新,在拓宽服务范围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组织科技服务队、科技指导人员、科技特派员赴贫困村开展精准化、常态化技术服务,巩固提升科技精准扶贫成果。提质升级省级农业科技园、星创天地、农科驿站等平台载体服务效能,落实农业农村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二是推进实施民生科技领域技术创新。加大人口健康、生物安全、医疗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增强疫病防控科技支撑。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公共安全、医疗康养等民生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提升科技服务民生能力。三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强化科学普及宣传,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四是完善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提升军民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军民统筹共享。
12.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科技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用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用工作推进成效检验学习实效。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明责、履责、督责、追责”的责任落实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科技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坚决革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机关。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树立鲜明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教育,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激励干部抓落实求突破,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是强化机关法治建设,完善依法行政机制制度,不断增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履职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是创新服务模式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境界和情怀,树牢“有解思维”,唱响“两个对待”,践行“店小二”服务理念,进一步营造科技服务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