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市科技局“科教创新攻坚行动” 2020年四季度暨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224562F/2021-511794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1-01-04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平台
1、2020年度,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9家,超额完成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6家目标。其中,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6家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级备案;17家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认定省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5家。完成了组织申报2020年度第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工作,共申报创新创业共同体27家。
2、组织完成了高企申报工作,全年共推荐申报高企386家,其中327家获得公示,申报通过率达到84.72%,全市高企数量预计达到707家,增幅38.09%。组织开展了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认定工作,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数量达到900家,增幅68.22%。
3、做好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纳统企业摸底争取工作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工作,争取了2020年全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的企业63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7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2.84%,较2019年提升6.84个百分点,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数。
(二)打造高水平创业创新孵化体系
1、组织完成了省级以上孵化载体申报工作,2020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审核推荐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
2、组织开展“创新券”政策宣讲活动。今年以来,共申请省“创新券”270单,申请兑现金额387172元,省补助金额197557.9元。
(三)推动校城深度融合发展
1、开展2020年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市外校城融合)项目评选工作,全市共申报项目249项,确定立项73项,安排市级财政支持资金共计3000万元,支持资金已全部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开展2020年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市内校城融合平台建设类)项目评选工作,确定立项34项,拟安排市级财政支持资金2000万元。组织第三方机构对2017年校城融合项目进行验收。
2、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建设“环理工大学创新带”(齐创大厦),齐创大厦项目可研报告及立项申请已提报省发改委,拟于近期立项通过。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起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陶瓷学院新校区建设方案》及《淄博市人民政府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共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校区框架协议》,协议目前已由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3、出台了《淄博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全市职教高地建设领导小组,批复成立了淄博新景职业学校(筹),淄博职业学院与俏江南签署战略协议共建二级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与上海赛特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建混合所有制的国际时尚学院。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平台构建方面
1、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新兴事物,委托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运营管理,其运行模式、体制机制等还需要不断磨合完善。省实验室建设需要引进国内顶尖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我市在整合相关领域各方创新资源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2、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由省级层面主动布局,主要集中在济青烟地区,目前已建设30家,济青烟占据16家,竞争激烈。
3、大部分省级创新平台向济青烟地区倾斜,且建设标准变得更加严苛,我市储备的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符合建设要求的创新平台数量偏少,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难度逐步增大。
(二)创业创新孵化体系打造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对认定成功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参评积极性不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存在拟申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已认定高企中规上企业不多的问题。部分企业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对科技创新不重视的问题。
2、部分已认定的省级以上孵化载体存在发展思路不新、管理运营不规范、孵化企业能力较低的问题。孵化载体建设水平区域性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全市各区县之间在孵化载体建设数量、孵化服务质量水平、发展壮大意愿等方面差距较大。
3、部分企业对参与政策讲解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科技政策培训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平台局限于对少量固定企业开展服务,年度新增服务企业数量少、服务企业重复率高,没有发挥出为中小微企业创新研发提供服务的积极作用。
4、科技孵化协会谋划开展活动还不够,对整个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突出。现有孵化载体的服务效能较低,作用发挥还不到位,培育高企能力亟待提高,近年来我市通过孵化载体培育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仍为个位数。
(三)校城融合发展方面
1、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省科技厅《关于加强院士工作站规范管理的通知》中“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过1个、退休院士不超过3个”的要求,院士建站数量受限,现有院士工作站数量减少,新建院士工作站难度较大。
2、齐创大厦项目建设模式需更改,且审批、立项程序复杂,开工进度受到影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项目二期用地问题尚未解决,需要抓紧开展二期工程用地调规及相关手续办理。
3、多数中职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年龄老化,受编制控制影响,新招聘教师总体数量较少,导致部分新兴专业难以开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缓慢;区县部分中职学校新校建设推进缓慢;高校专业设置、调整需上级教育部门备案审批,周期较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分类建设,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创新平台队伍
支持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加强与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分院)的科技合作交流。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不断拓展完善联盟功能。支持山东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资源集聚能力。对照标准要求,加强市级各类创新平台建设,进行跟踪指导培育,为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做好培育储备。
(二)聚焦服务效能,提升孵化器创新创业孵化能力
进一步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工作力度。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跟踪服务工作,谋划部署好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做好市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培育帮扶工作和申报后跟踪服务工作。落实好兑现各类平台资金奖励,发挥好科技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扎实实施好孵化育成增效计划。进一步做好“淄博市科技孵化协会”制度组织建设等工作,谋划开展好年度重点活动。优化完善科技服务流程,激发企业使用创新券的主动性,提升创新券使用率。
(三)聚焦扩面共融,增强校城融合的精准度
全面落实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专业平台建设,通过市外校城融合等政策为其配套支持资金。积极与市财政局对接,争取尽快拨付2020年市内校城融合支持资金,并谋划2021年度项目评选工作。会同市财政局、山东理工大学等部门加大推进力度,做好齐创大厦立项和开工建设保障工作。倒排工期加快推进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签约事宜,力争尽快签订框架协议并开工建设。按照《淄博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确定的相关工作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凝聚工作合力,压实工作责任,加大对上争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