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稿解读|《淄博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224562F/2022-5237173 | 文号: | 无文号 |
发文日期: | 2022-04-22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
一、背景依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国家、省、市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来看,都将创新发展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科技创新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我市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为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未来五年我市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路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依据《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工作部署,市科技局起草了《淄博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过程中,相关人员深入区县、园区、企业、高校院所等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公开征集、单位函请、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征集了各区县及功能区,有关市直部门、驻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骨干企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逐步完善《规划》内容。《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2021年12月29日,通过市政府第125次常务会议审议。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包含十二部分内容,重点从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加速关键技术突破、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
(一)发展成就与形势。总结了我市“十三五”时期在企业创新能力、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科技服务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我市面临的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教创新赋能,聚力打造科教强市、人才强市。
2.基本原则。坚持重点突破,提升创新策源能级;坚持市场主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坚持人才驱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坚持开放合作,构筑协同创新体系;坚持深化改革,提升科技治理能力。
3.发展目标。到2025 年,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三)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提升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建设驻淄高校创新带,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发展,构建“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格局,打造“一核一带一圈”创新空间布局。
(四)推进“四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与产业算力等产业新赛道,不断提升产业品质。
(五)科技支撑城市品质活力提升。聚焦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碳达峰与碳中和、美丽淄博、医疗健康等重点方向,加大数字农业、氢能、智慧城市等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支撑民生品质和城市品质提升,满足人民生命健康需求。
(六)着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突出不同建设主体,高标准建设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企业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校城融合平台建设,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借助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八)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 加强创新产品率先示范应用,健全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叫响新材料技术论坛等科技成果对接交流品牌,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九)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唤醒企业家创新意识,加强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发展机制,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十)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为目标,强化全面宏观统筹机制,优化创新组织实施机制,健全科技评价激励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软环境。
(十一)着力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深度融入国内外创新网络,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产业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普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十二)保障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强化科技创新监测评估,保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四、政策咨询途径
广大市民可以通过淄博市人民政府网站和淄博市科学技术局网站查询,或者通过电话进行咨询(0533-3184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