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齐鲁科创大走廊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的思路
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淄博市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后,我市以此为契机,全面对接济南市科技创新资源,主动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承接济南先进产能转移和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力促我市沿线企业与济南高校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齐鲁科创大走廊的带动作用,打造“科创+智造”融合发展示范带,探索实现济淄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
二、采取的主要举措
1.加强与驻济南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实施多元化科技合作和交流活动。截至目前,我市企业与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驻济高校共建平台30余个,联合开展项目合作70多项。2019年9月,淄博市政府与山东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其中,“山大-淄博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已在我市落地。
2021年3月2日,淄博市政府与山东科技大学签约仪式, 推动双方产学研深入合作,加强双方人才合作交流,促进山东科技大学科研成果在淄转化应用,淄博将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建集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实训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于一体的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目前,校址已选定在淄川张相湖畔,市科技局正在会同山东科技大学和淄川区制定学院办学方案。
2. 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我省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规划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为全省各市加盟院所协同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20年,我市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分院,市财政每年拨付1亿元资金用于产研院建设,支持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加强与淄博产研院的科技合作交流。目前,淄博化工材料产业技术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院、先进陶瓷研究院已通过加盟、共建等方式融入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布局。
3. 强化科技引领,建设创新创业体系。发挥周村区和淄川区地域优势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与认定,已建设淄川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3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同时大力挖掘和培育有潜力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进行重点辅导,将齐鲁激光共享产业园作为省级孵化平台进行重点培育,本年度完成市级孵化器备案申报工作;将蚂蚁城创新创业平台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作为升级国家级众创空间进行培育。
三、我市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下步打算
1. 加大与济南高校院所融合发展力度,充分发挥“齐鲁科创大走廊”的人才、科研、学科优势,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实施市外校城融合发展计划,引进省内高校优质资源与我市相关区县、企业开展融合发展。一是实施市外校城融项目,通过鼓励经十路沿线创新型企业与驻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加速人才、项目、成果向淄博流动,促进我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二是组织我市企业赴济南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利用新材料论坛、科技周、支持区县开展“百名专家淄川行”等活动,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加强与驻济南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推动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交流。
2. 积极承接济南先进产能转移和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一是发挥周村区和淄川区区位优势,承接济南市重大人才项目落地转化,吸引驻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济南市高端创新平台的淄博分中心或中试基地,将齐鲁科创大走廊打造成济淄两地高端人才“栖息地”和创新创业“后勤保障基地”。二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与认定,支持淄川区形成以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苗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孵化器,中一产业城等为加速器,金城生物医药产业园、齐鲁激光共享产业园等产业园组成的创新创业链条,形成政产学研相紧密结合,科技、人才、金融为支撑的“一个链条、三个支撑”的创新创业体系。
3.积极融入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引导我市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对接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中科院有关院所在济淄两地连线,融入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群建设,助推中科院高端创新资源围绕齐鲁科创大走廊集聚发展。推动山东产研院将淄博分院建设,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成果落地转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淄创新创业,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理念和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有解思维,以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突围”,坚持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和“引进一个顶尖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提升一个产业、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四个一”招才引智理念,与济南市主动对接、主动融入,加快济淄共融共通,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携手推进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