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中国膜谷”做大做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其中,又以东岳集团研发的燃料电池膜、氯碱离子膜为典型代表,不仅突破了原材料制备、膜生产等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还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创新发展,成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向新突破的典型代表。2019年8月,桓台县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膜谷”称号。市科技局立足工作职能,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膜产业发展,支持“中国膜谷”品牌做大做强。
一、全市膜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一是不断提升膜产业基础研究能力。以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推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氟硅材料联合基金,瞄准我国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围绕高性能全氟聚醚及其衍生物合成、燃料电池质子膜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自2019年至2021年,每年安排资助经费1000万元,其中省、市、实验室每年分别安排3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2019-2020年,共立项实施氟硅材料联合基金项目20项,扶持金额1275万元。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一批高校院所参与实验室技术研发活动中。
二是推动膜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膜产业技术攻关能力,培养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提升企业研发实力。华夏神舟、东岳未来氢能分别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车用耐高温低湿质子膜及成膜聚合物批量制备技术” 子课题,共获得3044万元补助。东岳未来氢能实施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875万元扶持。森荣新材料实施的“纳米级聚四氟乙烯高效防护膜材料的开发应用”列入“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获得扶持资金50万元。
三是搭建膜产业及关联领域创新载体。一方面,加大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160余人,年度研经费投入约3000万元;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获得发明专利100余件;建设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氟新材料”泰山学者岗等研发平台。另一方面,依托东岳未来氢能、安泽气体、山东理工大学等,组建了淄博市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涵盖了制氢、储氢、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膜电极及整车等领域。通过加速布局氢能产业,带动燃料电池膜及应用领域示范推广。同时,依托山东理工大学、东岳未来氢能共同筹建淄博市氢能关键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升氢能产业原始创新动力。
四是构建膜产业产学研合作渠道。连续举办三届“中国膜产业发展峰会暨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四届“中国(淄博)无机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加强了与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国膜工业协会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合作,进一步吸收、转化产业高端技术、研发创新等成果,推动膜基础材料、膜产业、膜装备、膜工艺、膜应用全产业链条式、集群化发展,为矢志创新、投资兴业的高端人才、优秀企业提供了平台和舞台。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攻关。支持“中国膜谷”集聚优势创新要素,利用好各级各类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等叠加效应,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东岳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大项目、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加大协同攻关,不断提升“卡脖子”技术、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突破制约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全力争取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积极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不断提升全市膜产业领域研发实力。
二是打造膜产业示范应用工程。今年4月,科技部与省政府签署“共同组织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协议”。我市作为全省四个“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市之一,计划未来五年在桓台县全面开展绿色制氢、纯氢管网建设、热电联供系统推广、氢能交通示范,这为膜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支持“中国膜谷”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开展双极膜电解水制氢、全氟质子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及燃料电池膜生产推广,建设氢能应用科普示范基地,推动膜产业在氢能产业中的示范应用,打造新应用场景,塑造我市膜产业新品牌。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中国膜谷”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加强与天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的合作,推进膜产业研究院建设,构建“基础研究平台—工程化应用研究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创新平台体系,为膜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支持淄博市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突出关键要素对其它要素的整合带动作用,按照“聚焦一个产业、建设一种模式、打造一个生态、形成一个集群”的工作思路,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
四是建立膜产业发展的对外合作渠道。支持“中国膜谷”继续高标准举办“中国膜产业发展峰会暨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中国(淄博)无机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拓宽发展思路。发挥我市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新材料技术论坛、重点城市科技周、技术专题对接、校城融合、大院大所招引等产学研活动品牌效应,充实活动内容,创新组织形式,为产业发展引进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商机,为科技型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