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淄博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企业科创能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扎实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战略目标,全面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任务,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为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提升发展活力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一)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
1.推进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按照全市产业链“链长制”分工安排,市科技局牵头负责聚氨酯产业链发展工作。会同工信部门对聚氨酯产业链相关企业经营、创新平台、原料、产品、发展规划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了工作报告。目前市聚氨酯产业6个项目进入省高端化工项目库,项目竣工达产后预计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81.75亿元,新增利税42.95亿元。
2.推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了《关于强化科技赋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重点在氢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和人才保障方面予以支持。深入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推进绿色制氢、纯氢管网建设、热电联供系统推广、氢能交通应用等示范工作开展,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推荐申报工作。积极申报“淄博国家氢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相关材料已由省科技厅推荐到国家科技部审核。
3.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拟定了《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协助相关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做好人才、项目、政策保障工作。支持舜泰汽车牵头,联合智能网联汽车(山东)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北航天汇智能网联研究院、众联能创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创建了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推荐“相对封闭环境下自动驾驶科技应用示范项目”申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定向项目。
(二)实施科教创新攻坚突破
1.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一是积极推进建设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目前已正式获山东省政府批复筹建,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构架和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二是推进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组织实施创新项目12项,分别与博山区、山东师范大学共建淄博产研院博山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师大淄博产研医用光学诊断研究所;与凯盛新材料、功力机器等合作注册成立企业7家;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淄博产研创投基金(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2.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布局,谋划布局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具有明显带动和示范作用的优势科技项目,2021年度共对上争取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00余项,扶持资金3亿余元。今年一季度,我市5家企业实施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获得2022年省级扶持资金6503万元。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科技厅备案。山东省头孢药物与中间体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2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备案。淄博市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等5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建设。
3.深入推进“揭榜挂帅”引才用才机制。深入推进“揭榜挂帅”引才用才机制,着力做好寻榜、写榜、发榜、揭榜、荐榜、评榜、奖榜七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人才团队和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印发了《“揭榜挂帅·全球引才”产业引才方案》,部署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征集,征集了38项国际国内技术需求,12项联系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等人才需求。
4.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202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79家,同比增长53.22%,今年截至7月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350家,预计总量将超过1700家。二是全市各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蓬勃涌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027家,同比增长46.09%,今年前两批推荐申报企业456家,预计总量将超过1300家。三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快速增长,2019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36%增长到47.13%,提高了11.1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9.27%,较2021年提高2.14个百分点,实现了良好开局。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水平。利用好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税收政策等叠加效应,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瞄准前沿热点技术、产业关键核心,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整合外部创新力量,发挥高校院所人才团队、技术研发优势以及企业产业化优势,通过“揭榜挂帅”争取省级科技计划支持,突破制约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指导企业规范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持续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充分利用山东产研院在平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引入山东产研院优质资源,加强与市内外高校院所、骨干企业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高水平建设“环理工大学创新带(齐创大厦)”,做好大学科技园、稷下书院、公共服务平台等发展规划,打造我市创新创业新高地。推进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淄博能源研究院等校城融合平台建设,吸引更多人才及成果“带土移植”。
三是精心打造招才引智特色品牌活动。继续组织好“揭榜挂帅”全球引才系列活动。做好新材料、新医药领域技术难题挖掘,提前谋划好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人才项目对接活动,推动淄博市产业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有效对接,促进高端、前沿科技项目在我市转化落地。积极做好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筹备工作,细化各项活动方案,做好企业与高校院所、高端人才的对接交流,提高活动实效性,促进高端、前沿科技项目在我市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