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淄博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企业科创能力的建议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1301352
建议人: 杨兰
主办单位: 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答复时间: 2022-08-12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关于推进淄博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企业科创能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科技局紧紧围绕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走在前列战略目标,全面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任务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为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提升发展活力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一)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

1.推进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按照全市产业链“链长制”分工安排,市科技局牵头负责聚氨酯产业链发展工作。会同工信部门对聚氨酯产业链相关企业经营、创新平台、原料、产品、发展规划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了工作报告。目前市聚氨酯产业6个项目进入省高端化工项目库,项目竣工达产后预计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81.75亿元,新增利税42.95亿元。

2.推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了《关于强化科技赋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重点在氢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和人才保障方面予以支持。深入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推进绿色制氢、纯氢管网建设、热电联供系统推广、氢能交通应用等示范工作开展,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推荐申报工作。积极申报“淄博国家氢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相关材料已由省科技厅推荐到国家科技部审核。    

3.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拟定了《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协助相关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做好人才、项目、政策保障工作。支持舜泰汽车牵头,联合智能网联汽车(山东)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北航天汇智能网联研究院、众联能创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创建了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推荐“相对封闭环境下自动驾驶科技应用示范项目”申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定向项目。

(二)实施科教创新攻坚突破

1.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一是积极推进建设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目前已正式获山东省政府批复筹建,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构架和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二是推进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组织实施创新项目12项,分别与博山区、山东师范大学共建淄博产研院博山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师大淄博产研医用光学诊断研究所;与凯盛新材料、功力机器等合作注册成立企业7家;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淄博产研创投基金(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2.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布局,谋划布局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具有明显带动和示范作用的优势科技项目,2021年度共对上争取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00余项,扶持资金3亿余元。今年一季度,我市5家企业实施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获得2022年省级扶持资金6503万元。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科技厅备案。山东省头孢药物与中间体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2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省级备案。淄博市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等5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建设。

3.深入推进“揭榜挂帅”引才用才机制。深入推进“揭榜挂帅”引才用才机制,着力做好寻榜、写榜、发榜、揭榜、荐榜、评榜、奖榜七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人才团队和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印发了《“揭榜挂帅·全球引才”产业引才方案》,部署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征集,征集了38项国际国内技术需求,12项联系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等人才需求。

 4.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202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79家,同比增长53.22%,今年截至7月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350家,预计总量将超过1700家。二是全市各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蓬勃涌现,202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027家,同比增长46.09%,今年前两批推荐申报企业456家,预计总量将超过1300家。三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快速增长,2019至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36%增长到47.13%,提高了11.1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9.27%,较2021年提高2.14个百分点,实现了良好开局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水平。利用好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税收政策等叠加效应,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瞄准前沿热点技术、产业关键核心,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整合外部创新力量,发挥高校院所人才团队、技术研发优势以及企业产业化优势,通过“揭榜挂帅”争取省级科技计划支持,突破制约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指导企业规范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持续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充分利用山东产研院在平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引入山东产研院优质资源,加强与市内外高校院所、骨干企业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高水平建设“环理工大学创新带(齐创大厦)”,做好大学科技园、稷下书院、公共服务平台等发展规划,打造我市创新创业新高地。推进山东科技大学淄博产业技术学院、淄博能源研究院等校城融合平台建设,吸引更多人才及成果“带土移植”。

三是精心打造招才引智特色品牌活动。继续组织好“揭榜挂帅”全球引才系列活动。做好新材料、新医药领域技术难题挖掘,提前谋划好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人才项目对接活动推动淄博市产业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有效对接,促进高端、前沿科技项目在我市转化落地。积极做好第二届中国(淄博)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筹备工作,细化各项活动方案做好企业与高校院所、高端人才的对接交流,提高活动实效性,促进高端、前沿科技项目在我市转化落地

(一)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赋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淄博市应继续强化生态思维、平台思维,紧紧抓住列入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历史机遇,用好国家及山东省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扶持政策,和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新政策。同时结合淄博市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的实际情况,参考以无锡、嘉兴、盐城等江苏和长三角地区传统工业城市的新旧动能转换经验,以新思维、新平台、新模式、新路径,破解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难题,挺进深水区。具体而言,化工是淄博的支柱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不是“破”而是“变”,即着力提升淄博化工产业的产品结构,向电子级、半导体级和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品转移。不仅要出台政策鼓励现有化工企业转型,同时也要以量身定制的差异化政策吸引国内同类创业企业来淄博发展。 (二)建设智库平台,促进产业发展。硬科技领域涉及专业性极强,需要顶端的科学家给予指导,辨清方向。建议在淄博市搭建智库平台,邀请国内不同行业的顶尖科学家领衔坐镇,不仅可以协助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甄别有价值的项目,也能够切实有力的对本地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给予建设性意见。智库平台不仅能有力地反哺了企业的发展,也为地方政府的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力。除了政府搭建平台外,也可以考虑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智库人才资源,组织举办专业性强,对淄博产业有针对性的专业论坛,并给予一定的支持。这一点,我有幸与国内顶尖半导体技术平台欢芯鼓伍创始人罗仕洲有过深入交流,并参加了欢芯鼓伍组织的人才峰会。峰会中,超过300位半导体行业专家围绕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年积累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经验,为与会的地方政府建言献策,有力地指引了不同层次城市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这些我认为淄博应当可以借鉴。 (三)加强行业培训,提高科创能力。培训不仅是企业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企业腾飞的翅膀。发展行业培训更是能够推动企业自身新陈代谢,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议淄博市引入长三角地区专门针对科技行业设立的人才机构,利用机构本身汇集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对淄博市相关行业开展产业人才培训,为企业培养一批中坚研发力量。企业间在沟通交流的同时,提升对企业、行业的认知,实现资源互补,优化产业链配置,从而进一步加速新旧动能升级改造。同时,政府也可以结合智库平台从此类人才机构里挑选适合本地发展的科技项目落地,提升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